第四十九章 难酬蹈海亦英雄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好的老爷。”

    顾诚、孙十八答应。

    问真源宅院门外。

    一个年约四十中年人盯着墙壁,此人面容方正,额头宽阔,目光深邃,开口道:“这诗作,不凡啊。没想到张兄问心多年,竟有如此雄心壮志,我当奏报朝廷,举荐张兄,施展抱负。”

    张和有些惊愕地看着墙壁上的字,瘦弱的脸颊微微抖动了下。

    “怎么,这不是张兄所书?”

    “任知府,你我并非第一日相识,应知我早无如此锐气。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诗句,有一种万死不悔的气势,端的是一篇好诗作!”

    张和看向淮安府知府任光祖,认真地说。

    任光祖有些惊叹,指了指墙上的字:“若不是张兄所写,那会是谁?”

    张和微微摇头,伸手倾道:“任知府,到宅中说话吧,我差人打探。”

    任光祖郑重地说:“此人一定要找出来,如此有才之士,当为朝廷所用。你是不知,朝廷今年为察举人才,已发了三次文书,皇帝求贤若渴,我等也是如坐针毡啊。”

    张和连连答应:“能留字迹,定有人看到,任知府,里面请。”

    任光祖点头,跟着张和进入宅院之中。

    品茶,谈书。

    任光祖有些心不在焉,张和知道他是爱才心切,差人询问,却没人见过留诗之人。

    后院。

    小姐张希婉嘱托着丫鬟小荷:“不可对外说起留字之人,父亲知晓定会责怪……”

    顾正臣回到客栈,有些郁闷。

    不是说古代文人都喜欢乱写乱画,这是雅事,是文人风趣,李白、杜甫、陆游、苏轼,谁没干过这种事,怎么轮到自己,就落了个素质低下的感觉……

    因为路上“病情”耽误,已近八月。

    梁家俊提议:“既然正臣身体已是无碍,我们应趁早南下,赶在中秋之前抵达金陵,如何?”

    “甚好。”

    顾正臣笑着答应。

    “你去定下一艘船,明日一早我们就离开山阳。”梁家俊安排梁五斤之后,对顾正臣说:“自淮安至扬州,巡检司较多,又有诸卫军士坐镇,想来不会有波折。不出五日,我们便能抵达金陵。”

    顾正臣感叹:“这一路走来不易,今日走路多了,有些困乏,我们早点休息如何?”

    梁家俊知顾正臣身体刚痊愈,起身道:“既如此,那顾兄好好休息着。”

    看着梁家俊离开,顾正臣看向顾诚,顾诚关上门,孙十八也走上前。

    “老爷,半个月前,淮安知府衙门抓了一个名为赵三秀的盐徒,据说此人是盐徒中的小头目。知府已奏报金陵,尚未勾结。”

    顾诚将打探到的消息告知。

    孙十八点了点头,低声说:“目前来看,县衙、府衙、漕运公署都有合适的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hanmenfuchen/read/97/284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