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哥朱元璋的愤怒【求全定】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明年的春季就开展招生。”
  “不过这次的招生,我看要慎重啊!”
  “张大人,你担忧的不错,这次的招生,一定要严格把关。”侯方说道
  张洪一脸愁苦,道:“不瞒大人,这次的招生,不是一般的困难啊!”
  他说完后,便向身后的一个中年男子道:“刘大人,你来说吧!”
  刘姓男子叫做刘福林,是蒙元前浙江行省平章刘永平的堂兄,也算是杭州的老牌大人物,在浙江一亩三分地上,颇具威信。
  侯方、张洪、刘福林等人都是江浙儒家世家出身,现在朝廷新学科举,让他们几乎没有了家学优势。
  所以,侯方上奏朝廷,攻击新学是伪学,四书五经才是真正的圣学,就是想要恢复他们儒学世家的优势。
  毕竟,今年的科举,他们这些儒家世家几乎没有几个子弟上榜中举。
  他们打算另辟蹊径,在杭州成立一个东山学院,专门招收传统的读书人,然后利用他们强大的影响力,给这些传统儒生制造声望人脉,进而形成一股江浙儒生的团体。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进而去影响朝廷科举重新重视儒家四书五经。
  只要有足够的声望,他们的影响力可以辐射整个浙江,甚至是周边的诸省。
  第474章江浙儒家
  “侯大人,不知您对此如何安排?”
  张洪向侯方问道。
  “张大人,浙江现在有许多儒学士子,他们对科举颇有微辞。”
  说到这里,侯方顿了顿,继续道:“所以这次,我想组织学院,从各地选拔一些优异的士子入学,并在各省推广。”
  “侯大人英明!”
  张洪连忙拍马屁。
  “呵呵!”侯方微微笑了笑,又看向刘福林,道:“不过,在组建学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浙江的水深,可不是一般地方能比的。”
  他们这些官员,对于皇帝朱元璋并不怎么害怕。
  毕竟,因为朱瀚的存在,大明许多时候根本没有发动什么雷霆手段,就把一些麻烦解决了。
  侯方、刘洪等人以为,凭借他们官员和读书人的身份,可以自己自创一个‘东山学派’,影响大明朝局。
  朱元璋对于这些人已经是动了真怒!
  朱元璋在跟朱瀚商议之后,决定先不打草惊蛇,只派来锦衣卫暗中跟踪调查,想看一看这些江浙儒家世家,到底能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侯方这群官场中人,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很聪明。
  大明科举的变革,让侯方等人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感。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像之前那样隐忍下去了,一定要做出反抗。
  所以,他准备将自己这一系的官员拉到同盟阵营,一起联合推翻大明的新学科举,恢复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应天,皇城,皇极殿内。
  朱元璋高举御座之上,双目微阖,右手握着一本奏折,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左掌心,脸上看不清喜怒。
  丹陛之下,朱瀚坐着,后面站着的则是李善长、宋濂、刘伯温、汤和等一众文武亲信大臣。
  大殿中央,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正在大声的禀奏着此番锦衣卫对以江浙督学侯方、杭州知府张洪、浙江布政使刘福林三人为首的江浙世家的调查结果。
  “据锦衣卫浙江卫所百户上报,已然查得侯方、张洪、刘福林三人,大肆侵吞百姓土地,纵容家属欺压良民,并蛊惑当地读书人、对抗朝廷……”
  “五月初四,侯方之子,强奸民女未遂,恼羞成怒,灭其满门,扬长而去,侯方遂与杭州知府张洪私议,此事不了了之……”
  “五月十二,张洪与浙江布政使刘福林密谋,谎报当年浙江税粮,将一半税粮高价私卖至山西、河南各地灾区,获银三十万两……”
  “五月初三,侯方阴聚张洪、刘福林并一帮前朝士子,言曰……”
  说到这里,毛骧忍不住咽了口水:“言曰,英王朱瀚,谣言惑众,蛊惑天子,陛下昏……昏聩不仁,纵容奸佞,非天下之福……”
  此刻,气氛一片寂静中,又夹杂着一股压抑。
  尤其是毛骧所报的最后一条,更是让不少人都胆战心惊。
  朱瀚倒是无所谓,反正这些事情他是早就知道了。
  宋濂、刘伯温等江浙出身的官员则是心下惴惴,早知道今天就称病不来了。
  虽然这事儿和他们沾不上关系,但谁也不想被连带着吃挂落。
  至于大明衍生公孔明德等人,此刻早就是两股战战,满头虚汗了。
  他们都是浙江人,几乎是浙江明面上,公认的浙江士子在朝廷里的代表。
  他们的门人弟子无数,和张洪、刘福林、侯方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根本不可能!
  至于李善长也是心中惊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ge0heshangmeiqiantu0zanzaofanba/read/97/118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