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孔圣遗篇,宣传新式学问 (3/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过理学,没听过理科啊!”
  “反正就是不一样,不要什么秀才功名或者州学功名,做到真正的唯才是举!”
  接下来,随着朱瀚安排人有意传播。
  衢州孔圣人家的‘新学’瞬间在江南获得了大批人的关注。
  不得不说,孔元朗的文字水平的确是够高,经过他一番润色的许多书本,不仅原本的意思没有变,而且颇有几分古风,很是唬人的。
  “孔先生果然是大才,这理科新学,两个月之后就要在金陵用作科举了!”朱瀚笑道。
  按照朱瀚跟老哥朱元璋的谋划,金陵的科举分别设置了几个不同的学科,用来作为新老儒学的交替,原本道德文章能够笼络那些传统文人,而新学则让更多普通人可以获得科举的机会。
  “这一套新学书本,不仅文字繁多,而且有不少的彩图插画,恐怕不是一般学子可以负担的。”孔元朗有些担忧的说道。
  他负责整编的全都是数理化一类,自然是少不了各种图形和图画。
  “哈哈,这个问题先生提的好啊!”朱瀚笑道。
  “国公有志向让天下人都可以参加科举,与圣人有教无类异曲同工,孔某也是殷切期盼的!”孔元朗说道。
  跟北孔的那一帮子官迷墙头草不同,南孔的孔圣人后裔们还是专心教书育人作学问的。
  “其实,我已经是想好这个问题,凡是参加科举的人,不论是何人,统统都是给予新学书本一套,三个大类分别可以自己选,统统只要三十文钱!”朱瀚说道。
  “三十文钱?”孔元朗顿时一惊。
  三十文钱,别说是买一套新学书籍,而且是精美插图的书籍,就算是买一本最薄的经书,那都是不够的。
  这根本就不是卖书,根本就是送书啊。
  “没错,就是三十文,我不要卖书赚钱,只想要赚到读书人的心!”
  朱瀚微微一笑。
  经过朱瀚的一番操作。
  再加上孔元朗等人帮助,儒家新学立刻在江南文坛刮起了一股子风潮。
  许多读书人本来不愿意跟风新学,但是根据江南衙门的告示,传统科举实在是录取的功名人数有限,远远不够新学科举的人数。
  而且,传统科举和新学科举可以前后并行,给所有人两次科举机会。
  不学白不学啊!
  学了儒家新学,那就是相当于多了一次科举录取的机会。
  朱瀚的策略,让原本担心新学不好推广的孔元朗都是看得目瞪口呆。
  “什么圣人学说,看来不过是天下读书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孔元朗不禁有些怅然若失。
  朱瀚有底气给读书人成本价送书,不是钱多,而是因为他已经有了这个极低成本的书籍技术。
  如今滁州的印刷造纸已经是完全采用了新技术,不仅能够造的更快,而且成本价格大大降低。
  这其中全都是朱瀚系统签到获得新式铅活字和新式油墨印刷的功劳。
  金陵江南行省衙门内。
  刘伯温、施耐庵、胡惟庸三人正在向朱瀚汇报各自的行政进展。
  “大人,如今江南各州府的科举报名已经是基本结束,差不多有二十万士子参加这一次科举,可谓是前无古人的大数目啊!”刘伯温笑着说道。
  江南各地的文风虽然浓厚。
  但是从来没有哪个王朝能够聚集这么多的文人们参加科举。
  之前参加科举,不仅需要有秀才、府学等功名。
  而且对于多数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巨大开销负担。
  从各地进京赶考,可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事情,一般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一个壮劳力的离开。
  如今,这大多数的科举参与者,都是冲着新学来说,基本上都是不用担心他们长途跋涉,因为各地的州府都是可以拟定各自的功名。
  与原本的科举一样,也是分别授予秀才、举人、同进士和进士的功名。
  州学录取的低级别人才,可以授予秀才功名,稍好一点的再授予举人功名。
  至于更高的同进士和进士,则是需要各地州府的举人来金陵赶考,选拔出其中特别优秀者来授予同进士和进士。
  朱瀚搞出来的这个新式科举,可远比之前的‘旧科举’影响力大多了啊。
  首先,新式科举的参与人数大大激增,而且录取的人数也是大大增加,原本的旧科举每一次录取不过是几百人,而这一次的录取人数足足能够上万之多,只要不是文盲,再有一点新学的水平,基本可以捞到一个秀才。
  江南行省的秀才,已经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当官了啊!
  对于读书人或者普通人来说,什么功名大小,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只要能够当官就行。
  “大人,滁州刊印局上报,说是订单太多,日夜赶工也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ming0ge0heshangmeiqiantu0zanzaofanba/read/97/118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