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
周延儒借着崇祯四年的科举舞弊案,大肆攻讦温体仁一党。
其中,温体仁的同乡姻亲闵洪学被拉下马,被迫辞官回乡。
而温体仁自然也不甘示弱,他表面不动声色,转而借武举一事暗中发挥,影射周延儒参与舞弊。
说起武举,这还是崇祯皇帝亲自牵头,采取的重大改革。
朱由检看见日益猖獗的贼寇,感念麾下的武将不堪一用,决定培养属于一批真正听命于自己的武将。
此前,朱由检命人整顿京营失败了,改革触动了在京的利益集团,导致众多勋贵集体上书,纷纷抵制改革,怨谤纷然。
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中,改革先锋李邦华被赶下台,黯然离京。
眼见京营盘根错节,难以改制,于是皇帝只能另起炉灶,设立了武举。
虽然明代一直有武举,但崇祯这次把武举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仿照科举殿试,直接搞了个武举殿试出来。
中式者一共有三十二人,其中能抡百斤大刀者,仅有两人。
这两人就是王来聘和徐彦琦。
但是,就在武举殿试按部就班举行的时候,出现了重大变故,同样能抡百斤大刀、武艺高超的徐彦琦竟然落选了。
一时武科举子们愤愤不平,议论纷纷,认为出现了舞弊。
当时正锐意重武的崇祯帝闻讯大怒,第一次开武举殿试,竟然就出现舞弊,这是专门跟他对着干呢?
于是崇祯帝将考官、监试御史等一大批官员下狱、撤职,然后又命人主持复试。
复试后选取百人,依照文榜例,分三甲传胪赐宴。
最终,王来聘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
朱由检看着武艺过人的王来聘大喜过望,当即给他连升十四级,授副总兵一职。
文试和武试都相继出现了舞弊,这成为了朝廷之上党争攻伐的最佳利器。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派人马在朝堂之上,互相攻讦,骂得是不可开交,完全将军国大事抛在了脑后。
而如今,到了推举总督人选的关键时刻,这种党争,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
周延儒率先站了出来,他推荐的是时任大名兵备道的卢象升。
他推荐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说卢象升文武双全,战功卓著。
但明眼人都知道,周延儒推荐卢象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俩都是同乡,都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而温体仁就含蓄多了,他倒是没有立刻站出来反对。
反而朝着身后使了个颜色,示意御史史范、高捷等人站出来,替他打头阵。
温体仁一党甚至都不懂兵事,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但凡是周延儒推荐的人,他们就必须反对。
卢象升这个名字,虽然大家都有所耳闻,据说确实有勇有谋,是个人才。
但也正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