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游历见闻,惹得玄阳等三代道人心痒不已,也静极思动,生出几分游历之意。
以前,他们修为低,只能在浮云山周遭游戏红尘,去过最远之地便是风阳郡城;如今,他们成就真人,有了自保之力,师兄又以身作则,为他们开了好头,于情于理,他们都不能困于山中,要努力走出去。
下山再上山、入世又出世,只有在半城山水半城烟中徘徊过,有过一壶浊酒一花间的双重经历,见三千繁华而不迷心,经万象红尘而不偏执,才能得道。
何况,他们欲走地仙道,欲创地仙法,更不能坐而论道、坐井观天,需亲自用脚丈量大地,感受各地山水灵机与情绪变化,捕捉并积攒那抹灵性,体验各地风土人情。
众道也讲述求真观晋升大宗后日新月异的变化:今春第一场入门大典,闯过三关,拜入求真观者二十有三,资质高低不一,心性、悟性与毅力均不错、天篆派与求真观往来次数增多、浮云山晋升后人杰地灵,弟子们修行事半功倍、山中自然灵物增多……
茶过三盏,叙旧告一段落,玄明先为众道解答修行疑惑,一天一夜后,他道出唤来众道的目的。
将一个如意囊递给玄虚,解释道:“此番下山,贫道曾在赤耀山逗留一段岁月,机缘巧合下得到火鼠族积蓄数百年的库藏,此为其中一部分,交由师弟处置。”
闻言,玄虚没拒绝,立刻起身而立,恭敬稽首:“师弟代观中弟子谢过师兄。”
玄阳、玄空、玄通等同样行礼,皆因这份礼物是给求真观,不管是他们,还是弟子,都能从中受益。
“多谢师兄!”
不在意地挥一挥手,玄明没说太多话表态,他于求真观入道、观道、悟道,未来还有可能得道,自要反哺于求真观,懂得都懂,无需多言。
众道重新落座后,玄明再次取出一物,将一枚红珠交给玄阳:“此为我从赤耀山中取来的火脉,有劳师弟将其安置在浮云山中。”
抬指一道流光入玄阳眉心,玄明继续道:“此为迁脉移脉之法,可助师弟一臂之力。”
玄阳狂喜,拍着胸脯保证道:“师兄放心,此事包在贫道身上。”
轻轻颔首,玄明将收集而来的各地特色灵植种子交给玄素,又叮嘱其他道人几句,便命众道散去。
其他人起身行礼,各自告辞。
众道走后,玄明瞧着曙光初晓的东方,运转《混元一气诀》,搬运周天,牵引朝阳紫气,增进法力。
———
炼化能量、观天察地、翻经悟道、磨练神通、整理游历所得、运用阴阳法汲取灵果能量……玄明忙中有序,有条不紊地修行,积累一点点儿增多,底蕴一点点儿加深,法力一点点儿增强。
回归浮云山后,玄明越发珍惜山中生活,修行之道当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过去一年多,他以动为主,眼下他当以静为主,闲暇之余,玄明经常端坐山巅,一边煮水品茶,一边眺望山外红尘,复盘过去一载的烟火人间,似乎要将对红尘的感悟都融入一壶沸水、一盏热茶中,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然后慢慢饮下,缓缓消化。
等将这些彻底化为己用,已是秋去冬来,当第一场雪落下,玄明身上气质越发质朴纯然,却不带丝毫烟火气,一颗道心被红尘打磨得剔透澄澈。
待在茅舍里,他挥毫泼墨,写下数行字:青山不动自如如,朝暮云霞任卷舒,纵有红尘深万丈,曾无一点到茅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