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维多克可是亚瑟爵士的手足兄弟、挚友亲朋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他确实破过大案。”

    也有人挤眉弄眼地打趣:“先是法国人跑来教咱们煮牛肉,现在又有法国人跑来教苏格兰场怎么破案了。”

    还有人在旁边起哄道:“他应该把事务所开在白厅街的,就放在苏格兰场对面,开在舰队街说明他其实还是不敢去和那帮家伙叫板。”

    然而,笑声没维持多久,很快就被门口挂出来的一张销售榜单所压了下去。

    《维多克回忆录》

    上周销量:1300册

    ——《英国佬》本月畅销书榜第一名

    ——《伦敦图书月刊》评选:上半年最受中产阶级欢迎读物

    ——《伦敦家政杂志》:“内含诸多巴黎社会的隐秘八卦,适合在下午茶时阅读,最好配上一杯茉莉花茶。”

    ——《泰晤士报》:“如果他书里写的是谎话,那他是个天才。如果写的是实话,那他就是法国的奇迹了。”

    ——《曼彻斯特卫报》:“不读《维多克回忆录》,不足以谈巴黎地下社会。”

    是的,维多克在伦敦火了。

    以一种在外人看来,近乎不合逻辑的速度火了。

    但是在帝国出版公司董事会主席看来,维多克在伦敦的走红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

    因为伦敦市民对于维多克实际上一点儿也不陌生,他们很早就通过戏剧了解到巴黎存在着这么一位神探,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又进一步推高了这位巴黎神探在伦敦的知名度。

    只不过,在帝国出版公司发动全面宣传攻势之前,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那位巴黎神探的真名叫做弗朗索瓦·维多克罢了。

    而伦敦人总是喜欢跟风看热闹的,尤其是喜欢看法国的热闹,看巴黎的热闹。

    因此,这本《维多克回忆录》就像是许多曾在伦敦流行过的事物一样,迅速成了城中热议的风尚标志。

    中等阶层的绅士们喜欢在俱乐部上读它装腔作势,工人们则聚在酒馆说书人的身边把它当做猎奇消遣,议员太太们在淑女读书沙龙里讨论里面关于巴黎的情节,甚至亚瑟前两天还在肯辛顿宫里听到了侍女们在对它评头论足。

    于是,这位前法兰西共和国罪犯,拿破仑帝政时期、波旁复辟时期及七月王朝时期的前大巴黎警察厅保安部队长、现布雷奥克侦探事务所的老板,弗朗索瓦·维多克先生,就这样在伦敦的舞台上粉墨登场了。

    不消多说,维多克本人对此欣喜若狂。

    他的自传虽然在巴黎同样销售火爆,甚至比伦敦更火爆,但那多少有些原因是他强制要求那群与他存在借贷关系的客户必须每人买上五本,否则不接他们的案子。但是,在伦敦,这些销量可都是实打实,不含任何水分的。

    为此,他还专门在事务所的一楼开辟了一间签名接待室,壁炉上方挂着他戴着高礼帽、持手杖、背靠巴黎街头的画像,接待室的墙上还钉着许多剪报,近些日子每一篇吹捧他、议论他或者讽刺他的英文报道,全都被他当成战利品一般裱在了墙上,并且还分门别类的贴在不同区域:正面评论区、误解区、偏见区,甚至还有一个小角落叫做嫉妒区。

    不得不说,这确实很有法国人的行事风格。

    而曾经差点被维多克抓回巴黎的大仲马也特意赶来伦敦为他的新书捧场,甚至海军部三等书记官埃尔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dabuliedianzhiying/read/97/9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