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家人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r />

    “明天就上学了,今晚让他们过去干什么?”

    “小孩子嘛,想让过去就过去呗。”

    “你明早上送他们啊。”

    “那俩孩子如果跟咱们过去,早上早出门一会儿就行了,没事儿。”

    明瑞和欢声一般大,都是七零年生的,只是生日小两个月,九月开学的时候俩孩子都上五年级,没在一个学校。

    罗扬家的老二明之今年才五岁,比笑语小两岁,今年才上学前班,跟他哥哥在一个学校。

    学校里没人知道明瑞和明之是罗老的孙子,之前上学的时候明瑞都是一个人走路去学校,当然,在他身后肯定会有安保人员暗中护送。

    前段时间秋季开学,明之也到哥哥所在的学校上学前班,从九月一号之后,就是兄弟二人一起走路上学。

    后院,罗老爷子没在家,昨天就下去地方上视察工作了。

    这是会后罗老以第一副总身份第一次下地方,他没选择去传统强省,而是去了东南沿海。

    经济想要发展,想要吸引外资来国内投资,沿海城市必须发挥出他们的地理优势来。

    过去几十年传统的工业强市,现在因为地理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想要继续发展并不容易。

    现在的传统强省(市),都是拥有众多效益还不错的国营企业,而国营企业的发展目前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除非进行企业改革。

    但改革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都说凡是改革,就会有阵痛,因为改革就是要离开舒适区。

    上一世的国企改革可不仅仅是阵痛那么简单,那简直就是刮骨去毒,而且是持续性的。

    多少这个年代的经济强省(市),在那场改革中变得萎靡不振,几十年都没能找到下一步发展的道路。

    上边的人此时已经发现了国企后续发展乏力的境况。

    说白了,就是没钱,现在很多厂用的还是五十年代的机器,甚至还有解放前的,生产出来的东西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卖不出去货物,就赚不来外汇,没有外汇,就没办法买国外那些先进的生产线,进入了恶性循环。

    最终走到以市场换技术这条路上来,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刚踏进后院,李言诚就看到老丈母娘正在主屋门口站着,身旁是罗扬,二人的目光都落在通往前院的垂花门这边。

    见老丈母娘竟然还到屋外来等自己了,李言诚连忙挣开妻子搀扶着自己胳膊的手,快走几步。

    “妈,您怎么不坐屋里,还站在这儿。”

    “不碍事儿,我又不是老的不能动了,有你给我调理身体,这几年我是感觉身体越来越好。”

    老太太笑呵呵的说道。

    她自己就是大夫,虽然是妇产科的,但内、外科也略懂一二,自己身体到底怎么样,她心里门清。

    对这个小女婿,老太太现在是越来越喜欢,个人能力和工作能力双强,前途绝对是一片光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ongxiaxiangzhiyikaishichongzourenshenglu/read/97/72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