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来中国都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北澄实和三川奈央的单人镜头都快拍完了,就差陆之弘的镜头了。
要是再这样拖下去,怕不是一个月都没办法回国了。
由北澄实与北野文共同看中的陈明道确实没让人失望。
让他早上六点左右赶到拍摄场地,他五点半就能先到拍摄场地打着灯记台本。
作为演员最关键的演技也相当亮眼。
虽然还稍显稚嫩,有些时候的表演可能会有些‘用力过猛’,但对于整体都‘用力过猛’的日本电影来讲,这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反而有些加分项的感觉。
再加上其演技相当扎实,一眼就看得出来是科班出身,经过正儿八经的演技学习。
这也让北野文相当满意。
只不过让北野文最满意的果然还是陈明道为了电影的整体效果,居然拒绝了日语配音而自学起了日语的基础用语。
这确实让人相当意外。
因为拍摄之前,北野文就没有将日语当作陆之弘演员选角的关键。
在剧情设计当中,除了在外人面前,陆之弘在与妻子、儿子交流的时候大部分都使用的是中文交流——这样能加重观众对‘陆之弘是个中国人’的印象,以此区分他与女主人公手冢幸江国籍方面的区别。
因此,会点日语自然是最好的,不会也无所谓。
大不了后面就找个日语后期配音。
日本的声优产业相当发达,找到一个与对方声线气质相匹配的声优并不会太难。 可谁也没想到,对方居然为了更好的效果一边演戏一边学习日语.同时还要记住台本。
这种敬业精神让在场的《我在这里的理由》的一众工作人员都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有周坤这摊扶不上墙的烂泥在前,他们本来还在担心拍摄会不会又来个‘周坤二号’,导致拍摄再度陷入僵局。
结果对方来是来了,但却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极端——真的太敬业了,每天早起都能看见对方第一个在拍摄场地记台本。
这才是我认识的中国演员嘛!
北野文心满意足了。
他以前在中国就已经进行过电影拍摄。和不少优秀的中国演员都有过合作。
那些演员在拍戏这方面可都是精益求精的。
那会像周坤那样?
连个普通的镜头都拍不好?
就是让北野文头疼的是。
陈明道自学日语从个人行为上来讲很好。
但自学这玩意儿终究是有极限的。
对方关于日语的发音以及咬字、断字方面都有很多不标准的地方。
很难还原出‘陆之弘’这个角色在剧情中在日教师的那种感觉。
而整个拍摄组里面既懂日语又对中文特别了解的人就只有北澄实了——由于北野文与一众工作人员曾经都在中国进行过拍摄,对中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