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样立不起来,就算勉强能立起来,也会变得蠢笨,只能人工搬动。
而且人体工学椅的高度、脚托的设计都是把脚轮的轮径算进去的,没了脚轮,它的舒适度也会大打折扣。
拆掉脚轮,无异于毁掉了整个椅子,也烧掉了数万元钱。
是否要做随手挥霍十万元的败家子儿,陈舟很是犹豫。
内心动摇,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调节腰靠扶手,享受了一会儿金钱带来的愉悦感,最终决定,还是要把脚轮拆掉。
脚轮内部的轴承应用在小推车或是土砻、水碓等器械上,能发挥的作用胜过这把椅子百倍千倍,远比放在卧室当个摆设强。
不过在开始拆卸之前,他还是希望使用破坏性低一点的方式,想先找出几根金属棍,试着用锉刀磨一个专用螺丝刀出来,失败的话再暴力拆卸。
同时他还要提前测量出脚轮的高度大小,在人体工学椅失去脚轮后,再给它定制五个不会转动的“木质假肢”。
这样虽然工学椅不值钱,也无法自由移动了,却能在窑洞中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家中唯一一件豪华现代家具。
……
5月12日,第16次神秘奖励的倒计时开始了。
同样是在这一天,陈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制造土砻(long)和水碓(dui)上,为庄稼的收割与加工做准备。
他从营地中搬了几张短桌上来,一字排列在窑洞门口,整日在桌上锯木块、凿刻木头,或是和泥,搓泥团,论证笔记中提前规划过的步骤。
实践的过程是乏味的,亦是有趣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桌上的小模型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与真正结实耐用高效率土砻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步缩短。
制造土砻的过程中,陈舟不断印证着自己的推测,不断改进,同时完善他的木工技巧。
这种思考、进步的过程远比枯燥的砍木头锯木头愉悦。
同时也使陈舟从只会用蛮力的“傻小子”逐步向成熟的“老师傅”迈进。
……
5月19日,稻谷成熟了。
同一天,陈舟根据前人经验和现代知识制造的第一代稻谷脱壳原型机模型正式完工。
这台高度不超过八十厘米的小模型结构不算复杂,功能和《天工开物》中的土砻相差无几,略做优化,而且融入了许多现代工业的元素。
其中包括可替换部件设计和模块化设计。
一代稻谷脱壳机内部的磨盘使用的是制造门槛更低,耗时更短的泥土。
泥土的耐用性远不如石头,但短时间内,磨盘只能使用泥土。
这是因为石质磨盘虽然更加耐用,却更为沉重,凿刻难度更大,制造时间更长。
按陈舟的设想,土盘只是权衡之计,待日后凿刻出合适的石磨盘,应当可以直接拆掉土磨盘进行更换。
若重新制造一台脱壳机,费时费力,并不科学,更利于替换部件的设计很有必要。
除磨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