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皮蓑衣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陈舟觉得木箱除了占据空间大一些,各个方面都超过木架,效果很不错,便决定放弃制造防水木架的工作,直接用木箱垫起水泥了。

    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材料,尤其是宝贵的钉子,它们用掉一颗就少一颗,基本无法自行制造。

    ……

    回到窑洞,点亮油灯生起篝火,热饭。

    想起白天的点子,陈舟取来剩下的几个尼龙袋和塑料包装袋,用菠萝墨汁在上面画上简单的外衣轮廓,然后将其割开,用针线简单缝合后再在接口处抹上一层鱼鳔胶,就算制造完成了。

    整件雨衣外形丑陋,一部分使用透明塑料袋,另一部分使用尼龙袋。

    由于透明塑料袋不够大,所以由雨衣多块塑料布拼接,形成了许多针线缝合的口子和鱼鳔胶晾干后的黄白色胶痕,穿在身上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丐帮九袋长老,身上满是补丁。

    看着这件风格独特的“雨衣”,陈舟隐隐觉得它很不靠谱。

    脱掉外衣,尽量减少自己身体的体积以便于穿衣,他将雨衣套在了身上。

    稍微活动肢体,缝合起来的针线倒是没出问题,凝固的鱼鳔胶却大片开裂,发出了连绵的断胶声,像是往身上套了条小挂鞭。

    “草,我就知道这么搞不行!”

    骂了一声,陈舟连忙把雨衣脱下来,查看缝合处。

    肩膀、胳膊肘和腋窝这几个活动幅度最大的地方鱼鳔胶已经完全裂开了,失去了防水功能。

    前胸和后背基本维持原状,没有异样。

    “看来鱼鳔胶黏合的地方承受不住大幅度活动,要是和防水布一样摊在地上不动还行,一旦活动起来就会开胶。

    两个袖子估计是留不住了,要是把这件雨衣改造成马甲或许会有前途。”

    摸了摸雨衣的脖颈处,陈舟突然想起了一种古人应用较为广泛的雨衣——蓑衣。

    诗词有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便是古人的雨衣。

    它的外形简单有效,既能防雨也不耽误工作,正符合他的需求。

    生于21世纪,陈舟从小见到的雨衣全都是塑料或橡胶材料制造的。

    幸亏现代影视技术发达,从电影中的江湖侠客身上,让他了解到了蓑衣的外形和大致结构。

    蓑衣的上半部分有一个能绕脖子一圈的类似披肩的结构,它能完全挡住滴到肩膀上的雨水,并产生一个坡度,使雨水向下流淌。

    蓑衣的下半部分类似于短裙,肥大厚实,整体呈上窄下宽的桶状,配合好搭档斗笠,应对小风小雨根本不在话下。

    按传统工艺,蓑衣应是由棕树树皮制造。

    陈舟找不到棕树,更不知道怎么用棕树树皮制造蓑衣,他打算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制作一件独属于他的蓑衣——海豹皮。

    作为常年待在水中的动物,海豹皮的防水性能自不必说,且皮毛柔软厚实,还具有保温效果,完全可替代棕树树皮。

    大海豹皮形状不算规整,自从感冒后,陈舟一直把它当毛毯用,正好趁着这次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onglubinxunpiaoliujikaishi/read/97/39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