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解。
张明浩的讲解也是这样,一步步的讲过来非常顺畅,不知不觉就已经讲到了最后,“这样就得到了最终评分数值。”
“后面的模块,是根据评分数值来对求解结果进行修正……”
等全部讲解完,张明浩回到了讲桌前,继续微笑的看着台下,“以上,就是我的报告。”
“谢谢大家!”
他朝着台下微微点头。
报告厅依旧是一片安静,甚至比刚才做报告时还要安静。
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学者,也都停下来看向台上,他们才意识到报告已经是结束了?
这么顺利?
什么都没有发生?
“好像真就是做个报告,把马建泽的评分体系,用在了近似变换的方程求解修正上……”
“整体很完善!”
“我没发现问题,而且讲的可比马建泽容易理解多了!”
前排评审席上,杜彬满心赞叹的看向张明浩,他站起来率先鼓起了掌,后排也有不少学者跟着鼓起了掌。
“啪啪啪~~~”
掌声很快响成一片。
多数人都是发自内心的鼓掌,一个是因为报告没什么问题,讲的是个很实用的‘计算结果修正’,会让做近似变换的方程求解结果更准确,也许会很有应用价值。
另外,那是一晚上的成果!
一个晚上,做出如此完善的研究,送上任何的肯定都不为过。
报告会里掌声连成一片,也让马建泽愤愤不平,昨天他讲的‘原版评分系统’,根本就没一个人鼓掌。
现在是‘嵌套’的研究,大家就都认可的鼓掌了?
讲不讲理!
在掌声渐歇后,马建泽‘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张明浩,我昨天的报告,你找出了反例说明最终得到的不是最优框架。”
“你现在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吗?”
所有人顿时看了过去。
马建泽朝周围看了眼,肯定的说道,“你做的评分修正体系同样不完善,最终得到的评分数值不一定准确,也就代表不能修正到精确解,甚至说,修正有可能会让结果偏差更大!”
评分系统,就是马建泽主导做出的研究方法。
现在套用在‘方程求解修正’上,他很容易就找到了问题。
报告厅的人都看向台上,他们也想看看张明浩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张明浩不在意的笑了笑,随后道,“马教授,你提的问题很关键,修正后偏差更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就像我昨天说的,很多应用场景中不一定要寻求‘最优解’。”
“方程近似计算,并不需要求出精确解,结果修正的目的只是让最终结果变得更精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