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以普拉斯方程方程和泊松方程为例,详细讲解光子芯片一步步的求解过程。
报告最后,张华总结说道,“高效率分光的设计,针对偏微分方程比常规芯片速度快一千倍以上。”
“利用相同的微环阵列和矩阵分割法,可以实现拉普拉斯方程方程和泊松方程的高精度并行求解。”
“同时,两个方程的求解误差均在5个百分点以内。”
报告结束,会场内响起了一片掌声。
前排的评审专家对报告持有肯定态度,他们问了几个技术性问题,主要针对的还是光子芯片的设计和计算。
张明浩则盯着幕壁上的求解模块分列图仔细思考起来。
他发现又问题。
整个光学芯片的设计思路中,前面的‘硬件’、‘技术’等问题且不谈,后面的计算机算法逻辑内容,《正确感知》给出的结论是‘错误’。
“错误?”
“这种错误,是研究内容错误,是结论错误,还是局部出现了小问题?”
这也是《正确感知》的局限性。
当听一个复杂的研究报告时,除非每一步都使用《正确感知》做判断,否则到最后的‘错误’就会很模糊。
张明浩确实觉得有一点小问题,他对拉普拉斯方程方程和泊松方程有过研究。
两个都是静电学会用到的偏微分方程,相互之间联系紧密,泊松方程比拉普拉斯方程稍微复杂一些。
静电学中的泊松方程,质量、电荷等源分布归零,就会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描述的是无源场的平衡状态。
“拉普拉斯方程的计算求解……”
张明浩盯着模块组图思考着,忽然眼前一亮找到了问题。
他朝着台上看去。
张华教授回答了几个问题,边等待提问边收拾台上的东西。
张明浩很干脆的站了起来,顿时吸引会场学者们的注意。
“谁啊!”
“好年轻,和杜彬院士一起来的,是他手下的博士生?”
“也许吧……”
张华抬起头犹疑的开口,“这位……”
“张华教授,你好,我叫张明浩,江州大学在读博士。”
张明浩礼貌的做了自我介绍,随后道,“我对您刚才讲的计算机数值求解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上有个疑问。”
张华面带笑容的开口道,“你说。”
张明浩道,“您的讲解中,使用模块组把连续区域划分为网格节点,但你们的芯片计算方式和常规不同。”
“光信道多层次的划分,不会涵盖所有的差分分析结果,后续再去进行差分近似计算就会出现漏洞……”
“也就是说,最终误差可能不止百分之五,有可能是十个百分点、二十个百分点,甚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