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上清大洞真经,此间事了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对上清宗、符箓三宗,乃至整个天下来说,司马承祯这三个月,已是无比宝贵。

    徐行自然也是心知肚明,郑重其事地接过了司马承祯的含象鉴,盘膝而坐,仔细钻研起来。

    此镜外圆法天,内方则地,配坎离于日月,布云气于山川,右则定位于天渊,左则表威于雷电,八卦咸列,四瞑克周,可谓包其道于乾坤,故曰“含象”。

    这几乎已是此界法器的极致,上接星纬七曜、阴阳五行之力,内置连山,以旌五岳,山泽通气,周流为水……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种敌人,“含象鉴”都可找出与之相生相克的对策,给徐行的感觉,正如法用万物的“周流六虚功”。

    不同之处在于,司马承祯当真是从无到有,亲手搭建起了一处包罗万象的小天地,令这种种元气,皆在镜中衍生、变化。

    徐行又仔仔细细地拿“含象鉴”,同自己脑中的“昊天镜”本体做对比,并且吸纳其中独属于此界道门的真意法度。

    “含象鉴”虽是法宝,仍是以符箓为根基,带着浓烈玄门风格。

    在“昊天镜光”映照下,徐行可以清晰看见,在“含象鉴”的形体内部,乃是一片流光溢彩,那些都是充盈其中的元气。

    元气没有具体形状,似是介于有无之间,若是凝聚神意,则可以捕捉到,有一枚枚不断旋动、随生随灭的符箓真种。

    比起徐行最熟悉那种,充满侵蚀性、进攻性,似是具备独立生命的阴蚀魔文,这种符箓可以说是天地之理的某种外化,所谓“气通天真,神运自然”是也。

    这无可计数,规模宏大的符箓种子结合起来,便是上清宗的根本大法,“上清大洞真经”的真意。

    司马承祯赖以成名的“景震剑序”、“上清含象剑鉴图”,亦是源于这一部遍述存思之法的“大洞真经”。

    虽然碍于门规,司马承祯无法将“上清大洞真经”直接传给徐行,但若徐行能从法宝中有所领悟,也不算是他破戒。

    好在,徐行并没有辜负司马承祯的期望。

    有“昊天镜光”的加持,一切元气变动、符箓结构,在徐行眼中,皆是纤毫毕现,令其能够从构成含象鉴的符箓种子中,参悟出“大洞真经”之真意。

    上清宗虽是没有特别专注于真武荡魔之道,但在其存思之法中,却包含了北方玄武之神的法相神形,以及相应的符箓道基。

    不过,由于缺少运用之法,是以很少有上清宗弟子会选择观想玄武法相,至多是请降天之四灵时,顺带修行一把。

    可“真武昊天镜”中,本就蕴含有阴阳、生死之变,徐行也不欲走包罗万象一途,只需从中截取这部份真意,就已足够。

    更何况,徐行本就对真武道意领会极深,又有“真武七截”、“天罡正气”等法门,也不需要额外的应用之法。

    自从获得领悟后,徐行便进入了自进入此界,亦或者说自进入诸天世界以来,最为忙碌的一段时日。

    他的两大法相仍是留在天谷峰,各自修行,而徐行的元神则是不断往返于七星井、洗剑池、天谷峰。

    在七星井采集星力,重修玄武法相,再造“真武昊天镜”,在洗剑池重炼“洗墨”剑,令此剑的材质、剑意、性灵都能同“十二玉楼天外音”相契,在天谷峰借助地利,修行“十二玉楼天外音”、“大洞真经”……

    此前徐行支援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ongdamingwangzhaokaishihengtuizhutian/read/97/30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