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前596年夏,楚国以宋国曾经救援萧国、讨伐陈国为由,举重兵讨伐宋国。
宋国一边组织抵抗,一边向晋、卫、曹求援。
晋景公头大了,本来晋国遭受一场泌之战大败需要恢复元气,但现在宋国居然来求援,而且敌人又是强大的楚国!
先縠啊先縠,你没事给寡人出这么个馊主意,搞什么清丘会盟。现在宋国有难,救还是不救?
当然不救!
不是不想救,而是没有实力救。
满朝文武都默然了,先縠则害怕了。
先縠没想到,自己主张的一个清丘会盟居然给晋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再加上自己在泌之战中的重大责任尚未追究,怎么办?
为将功补过,先縠提出了清丘之盟,但而在清丘之盟不但根本没任何效果,反而让主盟的晋国被沦为国际笑话。
更要命的是,由于宋国被楚国攻击,晋国又面临着被拖入战争泥潭的尴尬局面。
先縠后悔不已,现在怎么办?
有的人一着急便会发昏,如先縠。
先縠着急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当然,是一个昏招:
为了让晋国冠冕堂皇地不去救援宋国,那便制造出一个晋国也正在遭受敌人进攻的局面来!
一直以来,与晋国发生战争最多的其实不是中原诸侯,而是赤狄。
这些年来,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楚国,晋国对赤狄采取了能避则避尽量不正面交锋的原则。
这正是中军元帅荀林父的策略,目的就是让赤狄猖狂,然后再一把抓住某个机会,一举击溃之。
先縠是这样想的:如果此时赤狄对晋国发起进攻,那晋国便有了不出兵救援宋国的理由,这样也就解了国君的烦恼。
对,就这样干。
于是,先縠派人秘密联系了赤狄中的一个部落,唆使他们前来侵略晋国,理由也很简单:
晋国刚刚在泌之战中大败亏输,现在没有实力对抗赤狄。
赤狄部落大喜!于是,公元前596年秋,赤狄举兵侵犯晋国。
由于攻打了晋国一个出其不意,赤狄一路烧杀抢掠,兵锋推进到了晋国的清邑。
晋景公总算有了一个不用去救援宋国的理由了,于是宋国孤军奋战,艰难抵抗楚军。
好在宋国也是防守指数一流的国家,楚国讨伐宋国,最终也没将宋国给打服。
晋景公命中军将荀林父率军抵抗赤狄,荀林父早就卯足了劲,与士会一起,给来犯的赤狄予以全面打击。
赤狄一看,晋军哪如先縠说的现在士气低落不堪一击?
本来便是抢一把就跑的赤狄部落武装,哪里是卯足了劲、正需要从泌之战失败的耻辱中走出来的晋军对手?
很快,这支来犯的赤狄部落丢下了一些尸体和俘虏败退了。
令先縠所没有想到的是,其中有一个俘虏正好是这个赤狄部落首领身边的人,张三!
张三供述了一切,正是晋国中军佐先縠与他们的首领之间秘密联系的事。
这还了得?
堂堂晋国六卿领导班子成员,居然敢私自与赤狄沟通,引兵来犯,这不是你先縠想内外勾结搞谋反么?
晋景公火冒三丈,立即命令逮捕先縠,处死,灭族!
这是公元前596年冬的事。
先氏家族,春秋第一名将先轸,可怜呐,可惜啊,可恨呀。
想当年,先轸追随晋文公,作为当时晋文公的五杰之一,在军事方面的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崤山之战败秦,城濮之战败楚,箕地之战败狄,晋国的三股主要敌人都被踩在脚下,是晋国称霸的重要功臣。
其子先且居继任为中军将,也是沉重打击了秦国后来的连续报复行动。
其孙先克,虽然没有留下多大功勋,但却把赵氏家族扶到了顶峰,从而使先氏家族在晋国的地位仍旧保持着强大。
但没想到,到了先轸的第四代嫡孙先縠这里,堂堂先氏家族,居然便被灭了族!
先氏被灭族,完全是先縠一个人的责任。所谓“恶之来也,己则取之”,说的正是先縠这样的人。
但从先縠在春秋舞台上的表演来看,先縠所犯的错,都集中在一个点上,那便是急功近利。
先縠太想着立功了,太想着早点恢复祖先的辉煌了。于是,泌地之战中,他成了坚定的主战派。
主战就主战好了,但再怎么样,你不能违反军纪啊。
在荀林父等人为了保护他而被动地与楚军对峙时,如果先縠能够收敛一下自己的那种不切实际的雄心,严格遵守集体会议的决定,那也没有晋军惨败的事。
但当士会提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