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晋灵公刺杀赵盾(下)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他一个也不放过,这也是赵盾一直能够被晋国人所称道的一方面。

赵盾不知道的是,后来灵辄再次回到了绛城,并终于当上了公务员。因其武艺高强,成了晋灵公的宫廷卫士。

这次,灵辄以及其他卫士受命袭杀赵盾,一开始他与其他人一起埋伏在宴会厅帏幕里,没看到赵盾。

到后来,众甲士围攻提弥明时,赵盾已经逃出厅外,他也不知道自己要杀的正是恩人赵盾。

直到提弥明被杀死后,他为立功,第一个冲在前面去追杀赵盾。

结果走近了一看,原来自己受命要杀的赵盾,居然便是当年在翳桑救了自己性命,并且赠予自己母亲牛肉和食物的大恩人啊。

于是灵辄迅速从追杀赵盾的卫士变成了保护赵盾的卫士。

可以说,没有灵辄在最后关头拼死保护赵盾,赵盾是不可能逃出宫廷的。

赵盾感慨万分,行善而积德,德厚而必有回报,自己想当年的一次赠食,让自己在今天保住性命。

赵盾请灵辄留在自己身边,灵辄却摇摇头道:“元帅,小人今日所为,只为报恩。既然恩已报,小人心愿已了。

但小人违反国君之令,已是背叛了国君,已经没有留在晋国的资格了,请允许小人流亡谋生吧。”

这便是翳桑饿人的典故。意思就是知恩而报恩。

灵辄,可以说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或者甚至说,这个人在历史上就出现了两次,一次快饿死之际赵盾救了他,一次是赵盾快要被杀死了救了赵盾。

这是什么?这便是报恩。

对赵盾来说,他做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种施恩,也许赵盾从未想到会得到生命级别的回报,但赵盾一直这样在做。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施恩不求回报,但施了恩,该来的报答一定会来!

对灵辄来讲,他做到了有恩必报,他的心中,常存着一颗感恩的心。

有着感恩心的人,时时在想着,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报恩。

会感恩能报恩的人,总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支撑他们,这种东西我们叫气节道义!

或者说,这便是当时春秋时期这些人的初心。

因为,他们自小便接受礼义廉耻的教育,在礼义廉耻面前,个人利益包括财富、仕途甚至生命,都是次要的!

正因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这种初心,所以他们虽然只是小人物,但青史留名!

在晋灵公设计刺杀赵盾的这件事里,有两个人,让赵盾非常感动,也值得人们深思。

一个是灵辄,一个是提弥明。

灵辄报恩,提弥明舍身救主,本来,他们都是小人物,但他们却因此而青史留名。

他们的事迹也仅仅在历史长河里占据一丁点的位置,但足以令人们掩卷而思了。

灵辄报了恩,却不愿接受赵盾的邀请,去当赵盾的家臣,他选择了流亡。

也许很多人看来,这是非正常的。为了救赵盾,灵辄把自己的工作都丢了,他总得谋生啊,追随赵盾应该是一条不错的路,但灵辄不走这条路。

这貌似太不理智了,但在当时看来,这是再正常也不过了。

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背叛了国君。背叛国君,大逆不道,他已经无法在晋国立足了

灵辄这样的人,本来便是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他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违背自己的初心呢?

所以,赵盾是很理解的。

最后,他只能眼终看着灵辄孤身一人离去,从此消失于春秋江湖。

赵盾带着家丁家人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城,但他要去哪里呢?

此时的赵盾是非常纠结的。

他实在舍不得离开晋国,晋国,是他数十年来呕心沥血在为之奋斗和奉献的国家。

他想起当年父亲赵衰把他从翟国接回来后,由他来担任嗣子,成为赵氏家族未来的接班人。

赵盾自那时起,已经下定了决心,向父亲赵衰学习,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晋国和国君。

赵衰去世后,赵盾很快成了晋国的中军将,当时的国君是英明的晋襄公。

在晋襄公强有力的领导下,赵盾的执政非常顺利。

赵盾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制事典,正法罪。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九大措施,史料记载了二十七个字,但这二十七个字,是将晋国自文襄时代以来的国政治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给这九大措施分分类,便会发现这是涉及到行政、刑事、民事、经济、人事以及社会风尚方面的改革或者努力。

制事曲,即制定章程;本秩礼,即明确贵贱;续常职,即恢复废除的官职。这是行政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秋晋国风云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unqiujinguofengyun/read/86/25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