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国。
这些族人如今很多已经在秦国安了居乐了业,也不想再回晋国了。
这部分不再回晋国的士氏族人,后来大都改名换姓,不再以士为氏,而以其先祖尧帝后裔刘累之刘氏为刘氏,在秦国就形成了一个刘氏家族。
为了表彰魏寿余在赚回士会中作出的伟大贡献,在赵盾的建议下,晋灵公将原先属于先氏的霍邑赐予魏寿余。
魏寿余与士会办理了魏邑交割手续后,将魏氏族人尽迁往霍邑。
士会得到了魏邑,便成了魏邑地主,这也是可能一些史料在记载中将士会称为魏文子之故吧。
士会谥号其实为武,他的名字特别复杂,士会,士季,随会,随季,范子,范会,武季,随武子,范武子等等,其实都是指同一个人,士会。
有人要问了,魏寿余担心魏邑时时遭到秦国的袭扰,故挖空心思想换块地,终于将魏邑换到了翟邑。
那士会的魏邑,不是同样也要遭到秦国的骚扰啊?
不用担心,这也正是赵盾一箭双雕之计最厉害的一招。
因为士会在秦国帮秦康公做了不少事,立了不少功,不管如何,士会与秦国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
两国虽然是敌对关系,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当然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秦国看在士会的份上,完全不可能来攻击士会的魏邑。甚至,士会还可能成为晋国与秦国之间进行沟通的一个桥梁。
士会与秦康公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毕竟秦康公没有食言,将自己的家人送回了晋国。
士会遣使向秦康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和歉意,秦康公虽然对失去士会非常痛惜,但他相信,只要士会在,秦国应该可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
正是因为士会的关系,秦康公决定不再年年骚扰晋国了。秦国和晋国之间,居然因此而获得了二十余年的和平!
这是赵盾这位晋国中军将为晋国霸业而在战略布局中祭出的一个高招,因为只有稳固了西线,晋国才有可能将主要精力抽出来应付来自北边的狄人和南边的楚国。
中原,实在太急需要晋国出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