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卢湾厂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都知道,卢湾这个牌子,就是我们卢家湾的,那才叫好。”
  后世司空常见的“名牌”,却是要是84年才会出现,现在的人倒是知道牌子,说名牌,还要跟他们解释。
  知道的情况下,陈凡尽量不给自己找麻烦,……说顺口的时候除外。
  张文良愕然抬起头,呆呆地看着他,“你是说,‘卢湾’也能成为牌子?”
  红旗汽车、上海手表、凤凰自行车、回力鞋、飞人牌缝纫机、BJ牌电视、海鸥相机、英雄牌钢笔……,这些可都是70年代鼎鼎有名的大牌子。
  就连肥皂也有灯塔和码头、手电筒有虎牌、电池有双鹿。
  谁不知道牌子代表什么?
  代表最多人知道,代表同样的东西、卖得就是比别人家的要好。
  别看卢湾熟食店在云湖地区到处开店,卖得是红红火火,可从杨书记到社员,没一个人想过,有一天“卢湾”两个字,能够与那些大牌子相提并论。
  “就不可能嘛!”
  张文良摇着头,脸上写满了怀疑,“我知道咱们要办食品厂、服装厂,把卢家湾的鸡鸭鹅卖去外地,还要卖羽绒服,可你要说把卢湾做成牌子?我不信!”
  陈凡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连一块肥皂都能做成牌子货,凭什么卢家湾做不到?”
  张文良张着嘴、扭头看向旁边三位。
  张长江眉头紧皱,似乎在想着要怎么才能把卢湾做成牌子。
  叶树宝抽着烟,脸上的表情颇为复杂,既有憧憬、也有犹疑。
  倒是肖烈文琢磨了两下,最后一拍巴掌,说道,“都是一个肩膀扛个脑袋,当年咱们的队伍能打17国军(包括观察员意大利),还做不出一个牌子来?”
  张文良有点懵,这两个有关系吗?
  陈凡则笑道,“目标不妨放远大一点。然后呢,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坚持把质量把控好、把口碑做好,早晚有一天,卢湾这两个字,也能闻名全国,甚至闻名世界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就是闲聊呗,吹牛又不用交税,不时打打鸡血也挺好。
  以前他跟机械厂杨厂长也是这么说的。
  激励效果明显不错,张长江三人都齐齐点头,似乎看到了那一天的样子。
  下一秒,张长江便嘿嘿笑道,“闻名全国就行了。闻名世界有点远,而且还要出口才行,出口得经过进出口公司、还要参加广交会,……”
  不等他说完,张文良便说道,“大伯,您忘了,6队的黄莺就在外贸学院呢,等她毕了业,还不得进外贸部啊?”
  这年头负责对外贸易的,有“对外贸易部”和“对外经济联络部”。
  不过联络部不负责具体进出口工作,主要是“支援”亚非拉,安排援助计划。
  张文良能知道有个外贸部就不错了。
  另外,在明年,也就是1979年的7月份,还会增加两个部门,分别是“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和“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只不过这两个部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等到82年,这四个部门就会全部整合成一个,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这个部门是80年代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简称“外经贸部”,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新闻里,一直到93年撤销。
  作为第一批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预测,黄莺不是去对外贸易部,就是去对外经济联络部。
  不过明显前者更重要,也是她最有可能毕业后去的单位。
  听张文良这么一说,张长江三人也反应过来,眼里闪烁着光彩,“这么说,真有可能闻名世界?”
  陈凡呵呵干笑,就算黄莺进部,想靠她让卢湾牌子闻名世界,还不如去找周亚丽的公司合作呢。
  不过这年头的思想普遍就是这样。考上了大学,那就是天之骄子,进了西苑的单位,那叫一步登天。
  都登天了,当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很多群众的思想就是这么朴实。
  只可惜,跟着“得道”的太少了,倒不是说那些登天的娇子不讲人情,而是在众多元老云集的顶层单位里,他们这些刚毕业的小虾米能做什么?
  到了后来,又刮起出国热的狂潮,再然后进入90年代,北上做倒爷、南下去广东、海南,才是成道的“捷径”,甚至就连不少“厅长”也受不住下海的诱惑,纷纷下水。
  能鸡犬升天的,终究还是极少数哦。
  不过陈凡看他们都这么开心,自然不会泼凉水。
  另一个,黄莺有没有用,要看怎么用。
  反正有陈凡居中协调,任何一个人,都能“人尽其才”,绝对不会浪费。
  聊了一会儿,藕粉也熬好了。
  陈凡拿了几只陶碗,一锅分下去,正好5碗。
  一人一碗端着,呼呼啦啦地喝着藕粉,肖烈文还不忘说话,“嗯,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在1977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uanzai1977/read/97/6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