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大不一样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一步。
  若是跟杨队长他们一样,听说陈老师回来就上门,那叫不知趣。
  所以听了一嗓子之后,单独干活的看了两眼,便继续干活,附近有人的便说起了话,还在家里的,纷纷走出家门,与邻居左右攀谈,聊着陈老师带着刘璐去上海见世面的八卦。
  至于杨梅和黄鹂,此时还在大队部上班呢,这嗓子还传不到那么远。
  另一边,杨队长听到儿子喊的话,当即起身进屋,往大队部打了个电话,“肖队长,又是您值班呐?啊,没事没事,就是小陈刚带着刘璐回来啦,对对对,刚到,现在还没回家呢,我们在屋顶上看见的。
  请您帮忙叫一下杨梅,跟她说一声,要是不忙的话,赶紧回来。
  对,就这个事,麻烦您了啊。”
  挂断电话,转身走出家门,刘会计和黄保管员还在门口站着,等他一出来,都不用招呼,三人一起往村子后面走去。
  大堤上,陈凡指了指小母马,“你把扁担卸下来,把绳子系紧,东西搭在马背上,能省点力。”
  随后两手往身后一背,颠颠地往坡下走。
  刘璐眼睛一亮,赶紧按照师父说的做。
  多多和球球呜呜呜地叫着,在陈凡脚边摇头摆尾,一路走出S形。
  小马驹也迈着轻快的脚步跟在旁边。
  它现在快两岁了,肩高接近一米五,等成年后,肯定会超过母亲的高度。
  其实所谓的东洋马,准确的说分为东洋骑乘马和东洋挽马,挽马是匈牙利的挽马佩尔什马和小本北海道母马改良而成。
  而东洋骑乘马,是小本子在20世纪初开始,用世界名马盎格鲁诺曼马和少部分阿拉伯马,与本土马一代代杂交而来。
  最后得到的“东洋大马”,其血统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盎格鲁诺曼马”,只有极少数本土马血统,用以使其适应本土气候。
  虽然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洋马,可这么做的后果之一,就是几乎造成小本子本土马几近灭绝。
  尤其是在小本子用机械化军团取代骑兵之后,没了持续改良,所谓的东洋马也迅速退化,一部分还原成盎格鲁诺曼马,另一小部分则退化为本土马,更多的则成了四不像劣马。
  而东洋马到了后来已经彻底不见踪影。
  所以严格来说,陈凡这两匹应该是盎格鲁诺曼马。
  只不过老百姓都知道这些马是缴获的战利品,便一直沿用了东洋马的叫法。
  小马在陈凡身边脑袋高高昂起,显得心情很不错。
  陈凡将手搭在马背上,感受了一下小马的体力,心里暗暗点头。
  这个小家伙已经可以开始训练了。
  两岁起开始训练,是一匹骑乘马、尤其是战马最合适的时间,以后它的速度和耐力,一定能远远超过后面驮着两只大包的小母马。
  走过开满鲜花的坡地,不一会儿便到了家门口。
  隔着院墙栅栏,陈凡摸摸三只熊猫,算是打过招呼,便转身进屋。
  只背着一个大背包的刘璐、早已上前拿钥匙开门。
  和往常一样,屋子里干净整洁,完全不需要打扫。
  刘璐卸下行李后,先给陈凡倒了一大杯一匹罐冷茶,然后去烧水煮茶。
  陈凡正准备去洗个澡,外面就传来杨队长的声音,“小陈,我们来咯。”
  循着声音走出去,陈凡走到坡前迎接,等三人上来,手里的烟已经递过去,“今天没出工?”
  杨队长接过烟,跟着往回走,同时说道,“这几天没那么忙,早上出半天工就差不多,下午再安排几个人除草灭虫,等着稻谷成熟、秋收就行。”
  陈凡点点头,“今年收成还好吧。”
  听到这个问题,三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刘会计对收成情况最清楚,当即滔滔不绝说起了丰收。
  今年增加了杂交水稻播种的比例,产量也大幅提升,等这一波秋稻收割完,从明年春耕开始,整个南湖公社的5个生产队,都准备全部播种杂家水稻。
  去年钱书记给杨书记他们吹过的牛,在今年全部实现。
  然后就听见杨队长问道,“你屋后面那块地,没有统计到生产队稻田数量里面去,你是怎么想的,继续种那三种普通水稻,还是也跟着一起种杂交水稻?”
  陈凡领着他们到客厅坐下,打开电风扇,将不多的热气吹散。
  随后坐到椅子上,笑着说道,“那点地方就不折腾了吧,还是继续种原来的三种稻谷。”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明年春耕,把水田划分成四块,我们这里的江南稻种也种一部分。”
  杨队长忍不住咂嘴,“稻谷不都一个味吗,杂交水稻口感是稍微差一点点,可是也没差很多啊。”
  不等陈凡说话,他便摆摆手,“我就这么一说,你爱种什么就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在1977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uanzai1977/read/97/6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