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全都要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的很喜欢啊,都想等回小本以后照着抄一个。
  然后就看见赵俊辉直愣愣地看着陈凡,“你会日语?”
  听到这话,高桥英夫才反应过来,刚才陈凡是直接跟自己对话,而且还是用日语。
  陈凡淡定地摆摆手,谦虚地笑道,“一点点而已,也是刚学不久,照着母亲留下来的书学的,说得不好,见笑了。”
  赵俊辉咽了咽口水,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你个照着书自学、而且还刚学不久的人,讲得比我学了好几年的人还好,还说什么说的不好、见笑了?
  你笑话我吧?!
  而高桥英夫则满脸惊喜,“陈先生,那您会用日文写作吗?”
  听到这话,陈凡心里一动,转头看着他,“高桥先生的意思是要找我约稿?”
  高桥英夫坐正身体,微微俯首致意,随即从助理手里接过一张名片双手奉上,正色说道,“陈先生,这是我的名片。”
  陈凡双手接过,只见名片上印着“高桥株式会社、社长、高桥英夫”的字样。
  下面有地址和电话,再看看背面,上面印着业务范围:造纸、印刷、出版、发行。
  陈凡不觉有些奇怪,除了那些大型集团公司,小本的企业很少有多重经营的。
  他们一般只围绕一个主业从事经营活动,像这种“一条龙”,反而更像国内后来的民企,主打一个“全供应链”覆盖。
  高桥英夫看见陈凡的表情,却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毕竟在外人眼中,国内的人都不太懂生意,而是服从于国家安排。
  便继续跟着自己的思路说道,“我家里本来是一家造纸工厂,专门生产用于图书印刷的纸张,战争年代由于经营陷入困境,迫不得已,凭借认识几位作家的便利,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又收购了一台旧印刷机,开启了印书业务。
  当时因为业务量太小,没有发行商和书店愿意与我合作,就只能自己去跑发行业务,通过便利店代卖的形式发展。
  如此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才发展成为现在的高桥株式会社,并拥有了自己的造纸厂、印刷厂、出版公司和发行公司,成为小本出版业的一家中大型图书类企业。”
  他说着调整一下姿势,对着陈凡继续说道,“虽然我们不如第一流的出版集团,但是我们的发行成本最低、发行渠道遍布全小本,并拥有数十名签约作家,其中包括3名畅销书作家,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实力。
  我昨天拜读过陈先生的大作,以我多年的经验判断,陈先生的作品,在小本应该具有一定的市场,所以我恳请、陈先生将作品交给我在小本出版发行,我一定用最好的资源,为先生的大作做推广。”
  陈凡听他说完,眼里浮现几分古怪,“你看过我的文章?”
  高桥英夫用力点头,“拜读过,非常精彩!”
  陈凡抿抿嘴,“那你应该清楚,里面有些情节,对你们不太友好?”
  高桥英夫正色说道,“您完全是在陈述事实,并不存在虚构、诬陷等内容,所以谈不上不友好。”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相反,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从而了解那段历史,反对战争、拥抱和平!”
  听到这话,陈凡不禁嘴唇微张,看着他无言以对。
  人家都说到这个地步,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便直接说道,“你想要哪几篇?”
  高桥英夫一听,这是要同意的节奏啊,当即满面红光,大气地说道,“只要是先生的作品,我都要!”
  陈凡眼睛狂眨,“都要?”
  高桥英夫用力点头,目光充满了坚定,“对,全都要!”
  陈凡咂咂嘴,转头看了看正努力聆听的赵俊辉,以及其他几位满脸茫然的同志们。
  朱公安悄悄戳了戳赵俊辉,小声问道,“赵干部,他们在说啥?”
  赵俊辉头也不回,“高桥说想要出版陈老师所有作品,陈老师同意了。”
  朱公安两眼瞄着他,“就这一句?”
  虽然我读书少,可你也不能骗我啊!
  人家叽里哇啦一大通,结果你就一句话完了?
  赵俊辉想了想,“他们讲了很多,可意思就这一句。”
  朱公安嘴角微抽,认定这个赵干部不实在,还是回头去问小陈吧。
  高桥英夫见陈凡不说话,还以为他在等自己开价,当即轻轻拍了拍脑袋,笑着说道,“我忘了讲稿酬待遇。是这样,我们小本的稿酬是‘均一制’,意思就是不分作家大小,都实行统一的稿酬标准。
  首先是基础稿酬,我们不按照文字计价,而是按照‘标准页’,一般一页原稿内容有350~400字,稿酬在1500到3000日元之间,具体价格取决于出版内容,科研著作最高、有价值的工具书其次,然后是小说、纪实文学等,小说的话,价格在2500日元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在1977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uanzai1977/read/97/6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