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思乡之情了。”
村干部大手一挥:“没事没事,同志,你随便参观。”
林三七又将带来的所有水果糖都分给了现场的小朋友,这又引起了一阵轰动。
他则拿着照相机,慢慢开始在村里参观起来,就当是旅游了。
村里人看到有一个年轻小伙子过来,也都友善地笑笑,林三七也时不时在路上给村中成年男性发支烟,一路也没出什么意外。
一直等他走到一条小河边,然后惊讶发现河上居然有两座相邻的石桥。
这石桥他可太熟悉了,跟2023年村中的双龙桥一模一样,桥下正是每年龙船赛最激烈的河段。
林三七惊喜地问旁边的村民:“阿公,这条是什么河?什么桥啊?”
旁边一个老头笑呵呵回道:
“这是沙河,这座桥叫大龙桥,那座桥叫小龙桥,我们习惯叫双龙桥……”
林三七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终于找到熟悉的东西了,于是拿出相机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双龙桥的照片。
最后他还教了一个年轻村民如何使用相机,自己则站在双龙桥上,笑呵呵留下了自己在1959年的影像。
此乡非彼乡,林三七洒脱地跟1959年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石楼村挥了挥手,估计这辈子不会再来了。
林三七很快就回到了花都城区。
既然亲爹的老家不见了,但他现在还有一位林苦参老爹的嘱托,要回他们另外一个老家去探亲。
林苦参的老家在越秀安业里,正宗的老城区人,林父当年的医馆则开在不远处的仁济路上。
这次林三七已经不用问路人了,因为林苦参已经给他提供了详细的坐标。
仁济路,从珠江边开始往北走100米,路右侧有一座博济教堂,教堂旁边有一座三层白色东洋风格的楼房,这就是自家中医馆所在。
林三七一边走,一边找,都没怎么费劲就找到了。
中医馆这时候已经没有匾额了,大门紧闭,林三七拿出相机先拍了几张街景,又拍了小洋楼的外表。
心想这地段,这楼房,这要是等几十年后妥妥的黄金地段,那得多值钱啊,全便宜长子长孙林嘉庚了。
林家之前分家已经明确说了,祖宅归长房。
林三七也没有异议,他要这个时代的房子有啥用?就连林二哥都没表示反对。
敲门。
呯呯呯~~~~
门开了,门后走出一个中年男人,看面容跟林苦参还有几分相似。
“同志,你找谁?”
林三七赶紧露出笑容自我介绍道:“阿叔你好,我叫林三七,是林苦参的小儿子。”
“噢,你是七仔啊,长这么大,我都不认识了,我是你四叔林党参,呵呵,那进来坐坐。”
“四叔?四叔好,呵呵。”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