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精彩!太精彩了!”
“赵明同志,你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了当前的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在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方法和数据的结合保证加工精度的新思路!\"
一位副厂长感叹道:\"交叉刮削、透光法测微、数据趋势分析,这些方法单独看都不新奇,但如此系统地组合应用到大尺寸导轨刮研上,确实是个创举!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厂长更是激动地站起来:\"赵明同志,你这个方案不仅可行,而且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我完全支持立即实施!\"
他看向赵四,目光中充满赞赏:\"赵明同志,以后有什么新技术想法,可以直接来找我沟通!厂里一定会大力支持!\"
李科长听了这话,不仅没有丝毫不快,反而满脸自豪,仿佛是自己得到了表扬。
\"厂长,赵明同志确实是个难得的技术人才!我们技术科一定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技术评审会一致通过赵四的技术方案,决定立即在龙门刨铣床安装中实施,并作为厂里重大技术革新项目上报部里。
散会后,厂长特意留下赵四,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嘱咐厂办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带着厂里的全力支持,作为总负责人的厂长、总工程师带着赵四和李科长立即返回安装现场。
\"全体集合!\"张工吹响哨子,将安装队全体人员召集起来。
厂长宣布了厂部的决定,赵四开始详细重复新的工艺方法,分发测量记录表格,进行人员分工。
有了厂里的正式认可和详细的技术方案,安装队的工作立即有了方向。
老师傅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一旦理解了方法的精髓,立即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
赵四将安装队分成几个小组:基准调整组负责重新校正床身水平;测量组负责透光法和塞尺测量并记录数据;刮研组负责按新工艺进行刮削;数据分析组负责处理测量数据,指导下一轮刮削重点。
工作立即有条不紊地展开。车间里不再是之前的混乱和焦虑,取而代之的是有序的忙碌和专注的工作。
赵四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指导技术要点,解决遇到的问题。
经过三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当最后一段导轨刮研完成,进行最终检测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测量组采用分段接力法,使用厂里最高精度的水平仪和准直光管进行检测。数据一个个报出来,记录员飞快计算着。
\"全长平面度误差...0.012mm!\"记录员激动地报出最终结果!
\"哗——\"现场瞬间沸腾了!不仅远超苏联标准要求的0.02mm,甚至比赵四预计的0.015mm还要优秀!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老师傅们激动地互相拥抱,许多人都热泪盈眶。
这台瘫痪了的大型关键设备,终于在他们手中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张工紧紧握住赵四的手,声音哽咽:\"赵明同志,谢谢你!没有你的方法,我们可能还要摸索大半年,甚至可能永远达不到要求!\"
李科长更是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赵明,你立了大功了!我会向厂里为你请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