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出道即巅峰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铁巨鲸匍匐在地坑中。

    设备没安装到位,大家的工作都没办法开展。十几名老师傅和年轻技工正围着那超长的导轨发愁。

    地面上铺着厚厚的铁屑和机油混合物,几个老师傅拿着刮刀,蹲在导轨上,小心翼翼地刮削着,额头上全是汗珠。

    旁边放着各种平尺、水平仪、百分表,但似乎都难以有效控制如此长距离的精度。

    负责安装的张工是个八级钳工老师傅,看到李科长过来,抹了把汗,摇头道:“李科长,难搞!这玩意儿太长了,平尺精度不够。”

    “分段测吧,接刀处总是有落差。整体测吧,又没有那么长的基准。全靠手感和眼睛,效率太低了!这猴年马月才能达到要求?”

    另一个老师傅也抱怨:“就是!而且这导轨硬度高,刮刀磨损快,一天下来也刮不了几个点。”

    “你们技术科抓紧想想办法呀!一直这么放着,好多生产任务都停下了。”

    赵四没说话,跳下地坑,仔细查看了导轨的表面情况。又看了看他们使用的工具和测量方法。

    确实是依靠最原始的手工刮研和局部测量,缺乏有效的整体控制手段。

    依靠系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他心里早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他抬头对张工和李科长说:“科长,传统的单向或局部刮研法对于这种超长导轨确实效率低且难以保证整体精度。我建议,可以采用一种交叉阶梯刮削法结合透光法与塞尺配合控制整体平面度。”

    “交叉阶梯刮削法?透光法?”张工和周围的老师傅都愣住了,疑惑地看着这个年轻的陌生面孔。

    李科长眼中却闪过一丝光亮:“赵明同志,你详细说说!”

    赵四捡起地上一根粉笔,在旁边的水泥地上画起了示意图:“我们可以将整个导轨在长度方向上划分成若干个重叠的区间段,比如每两米一段,段与段之间重叠半米。”

    “刮研时,不再单纯追求单个点的接触率,而是以控制每个区段的整体平面度为首要目标。采用从导轨中部向两端、左右导轨交替进行的交叉刮削顺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和产生新的变形。”

    “测量上,”他继续画着,“由于缺乏足够长的精密平尺,我们可以采用透光法辅助。”

    “将刀口平尺分段放置,在下方放置光源,手电筒即可,观察平尺刃口与导轨表面的透光缝隙。有经验的师傅完全可以通过透光均匀度判断微米级的间隙变化。”

    “再配合使用不同厚度的塞尺,对关键接刀处和分段测量点进行量化控制。通过记录每个点的塞尺厚度,可以反推出整个导轨的平面度误差趋势图,从而指导下一轮的刮削重点。”

    前世这项工艺方法在1970 年代后,才被纳入中国《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他一边说,一边在地上列出几个简单的计算公式,说明如何通过塞尺数据计算平面度误差。

    “这样,我们虽然没有高精度仪器,但通过方法和数据的结合,完全有可能将整体平面度控制在0.015mm以内,甚至优于苏方标准。”

    现场安静下来,老师傅们看着地上清晰的示意图和演算过程,脸上的怀疑逐渐变成了思索和惊讶。

    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点就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uanyue590kaijuhuodeqiandaoxitong/read/97/13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