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处地露出点憨厚和兴奋的笑容:“张奶奶,李婶儿!我今儿个走大运了!去轧钢厂那边想找零活,正好碰上厂里机器坏了,帮着出了个主意,没想到真管用了!厂里领导高兴,非奖励了我点钱和票,让我给娘和妹妹买点吃的补补!”
他这话半真半假。
果然,老太太们一听,顿时啧啧称奇。
“了不得啊!四小子还有这本事?”
“轧钢厂领导奖的?哎哟,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是该给你妹妹补补了,瞧她瘦的……这下好了,有盼头了!”
“赵建国在天有灵啊,保佑他儿子有出息了!”
羡慕和称赞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目光,但总体是善意和好奇的。
赵四笑着应付了几句,便提着东西赶紧往家走。他知道,要不了多久,他得了轧钢厂领导奖励的消息就会传遍半个胡同。
推开家门,母亲张氏正靠着床头做针线活,脸色比昨日又好了些。小妹赵妮则在灶台边眼巴巴地守着那个破瓦罐,似乎在盼着哥哥回来。
“哥!”赵妮第一个看见他,以及他手里那些东西,眼睛瞬间瞪圆了,小嘴张成了O型。
张氏也抬起头,看到儿子手里提着的肉、面、蛋,手里的针线活一下子掉了,声音都颤了:“四儿,这些是……”
赵四把东西放在桌上,脸上洋溢着喜悦,将刚才对邻居们说的那套说辞又更加详细地对母亲和妹妹说了一遍。
重点描述了李主任的赏识和奖励,以及最关键的那句——“厂里领导特批,让我后天就去轧钢厂报到,当学徒工!”
“真的?!四儿!你说的是真的?!”张氏猛地坐直了身子,激动得浑身发抖,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老天开眼!老天开眼啊!老赵家终于有盼头了!”
她哭得不能自已,既是高兴,也是宣泄这么多年来的委屈和艰辛。烈士遗属的名头听着光荣,背后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如今儿子终于有了正经前程,她感觉压在心口多年的大石头,终于被挪开了。
赵妮也听明白了,小脸激动得通红,围着那块肉和鸡蛋打转,想碰又不敢碰,只会傻笑:“哥!肉!白面!还有鸡蛋!哥你真厉害!”
赵四有点酸涩,笑道:“娘,妮儿,以后咱家会越来越好!今天咱就庆祝一下!妮儿,生火!咱今晚吃白面面条,用肉臊子拌!再蒸个鸡蛋羹给娘补身子!”
“哎!”赵妮响亮地应了一声,欢天喜地地去忙活了。
家里难得的充满了欢声笑语。
肉香和面香再次飘出,但这次,赵四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了厂领导奖励这个幌子,吃顿好的,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晚饭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肉臊子面,喝着嫩滑的鸡蛋羹,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张氏吃着吃着又落了泪,却是喜悦的泪水。
吃完饭,赵四帮着收拾好,又督促母亲喝了点热水。
夜里,躺在床上,赵四听着母亲的呼吸和妹妹的梦呓,自己却有些睡不着。
他仔细复盘着今天的经历。进厂的过程看似顺利,实则步步惊心。若非恰好遇到机器故障,若非自己确有真才实学,若非李主任是个实干且开明的领导,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与这个机会失之交臂。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