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钻头看上去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支撑牙轮的核心部件已经脱胎换骨。
“下井试验!”
油田钻井队的队长看着这批新钻头,将信将疑地下达了命令。
巨大的钻机轰鸣着,崭新的钻头随着钻杆深入地下,向着坚硬的岩层发起冲击。
钻井队的记录员像往常一样,紧张地记录着钻压、转速和进尺速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钻头持续向地下挺进。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钻机的负荷应该会明显增大,进尺速度也会减慢,预示着轴承可能快到极限了。
但今天,仪表上的数据异常稳定,进尺速度几乎没有衰减!
“队长!情况不对……不对啊!”记录员看着仪表,声音都变了调。
“这都超过平时一倍时间了,进尺速度还没降下来!而且钻机运行特别平稳,震动小多了!”
队长一个箭步冲过来,盯着仪表盘,又侧耳听着井下传来的、比以往沉闷均匀得多的轰鸣声,脸上露出了见鬼一样的表情。
“继续钻!给我盯紧了!”
试验一直持续到不得不更换钻头进行常规检查的时候。
当钻头被提出井口,所有人都围了上去。
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钻头,牙轮上的硬质合金齿出现磨损,正常。
但更关键的是,支撑轴承部位完好无损!没有碎裂,没有过度磨损的痕迹!
“测算进尺!”队长声音嘶哑地命令。
数据很快汇总上来:这次单次入井的钻探进尺长度,比使用旧轴承的钻头,平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二!
并且因为轴承可靠性大幅提升,意外卡钻、起钻更换的频率显著降低,综合钻探效率提升更为惊人!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整个油田,随后传到了石油部。
几天后,一份盖着石油部大红印章的感谢信,被专人送到了“盘古计划”领导小组和李副部长、赵四的案头。
信中用热情洋溢的语言,高度赞扬了“盘古计划”为解决油田钻探关键难题做出的巨大贡献。
称这台专用磨床和它带来的高精度轴承是“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石油生产的压力,并诚挚希望在未来能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李副部长拿着感谢信,笑得合不拢嘴,亲自到车间找到正在查看五轴平台进展的赵四。
“小赵!看看!石油部的感谢信!你们又立了一大功啊!”
李副部长把信拍在赵四手里,“这下好了,咱们‘盘古计划’的名声,算是从工厂打到油田,打到能源战线上了!”
赵四快速浏览了一下信的内容,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高兴的不是又造出了一台床子,而是母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