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走出厂门。
夕阳西下,给宏伟的厂区镀上了一层金边。
赵四没有直接回家。他理了理空间里还剩下的几张全国粮票,又掂了掂那十元钱,心中有了打算。
预支的工资,正好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理由,去购买那些家里急需却又不好解释来源的东西。
他再次来到了王府井百货大楼。
这一次,他目标明确,直接走向药品柜台。
59年,很多药品紧缺,尤其是一些营养补充剂和特效药,往往需要医院证明甚至特殊渠道才能买到,价格不菲且需要全国票证。
他仔细看了看柜台里的药品,最终选择了一瓶橙色的鱼肝油滴剂和一盒枇杷止咳露。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和D,对母亲恢复体质、预防夜盲症有好处;止咳露则能缓解她时常的咳嗽。这两样东西,在这个年代,堪称“奢侈品”。
“同志,要一瓶鱼肝油,一盒枇杷露。”赵四递上钱和全国粮票。售货员看了他一眼,报了价格,果然不便宜,几乎花掉了他预支工资的一大半。但赵四毫不犹豫。
接着,他又走到文具柜台,给妹妹赵妮挑了一个军绿色的帆布书包,结实耐用,上面还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字。又买了两支铅笔、一块橡皮和一个崭新的铁皮铅笔盒。
小丫头上学总是背着一个破麻袋改的包,却因为家里困难从没抱怨,有了新书包,也能激励她好好读书。
采购完毕,预支的工资和部分全国粮票基本耗尽,但赵四心里却无比充实。
提着大包小包走出百货大楼,华灯初上。赵四看着街上匆匆的行人,心中对签到系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工厂车间能签到获得技术,百货大楼能签到获得生活物资和票证……如果去厂里的技术科或者图书馆签到呢?会不会直接获得技术图纸或者更深奥的知识?”他默默思索着,规划着明天的签到地点。
他要借助系统,不断地夯实自己“技术天才”的人设,并为自己和家庭获取更多、更合理的资源。
回到南锣鼓巷时,天已擦黑。
果然,他手里又多了几个明显是新买的物件,再次引起了邻居们的注意。
但这次,赵四不等别人发问,就主动笑着解释:“厂里领导心善,看我家困难,给预支了半个月工资,让给家里添点东西。”
回到家,母亲和妹妹正在昏暗的灯下等着他吃饭。
“哥!”赵妮第一个看见他手里的新书包,眼睛瞬间亮了,像星星一样。
赵四将东西一一拿出。他把鱼肝油和加了疗养丸的止咳糖浆递给母亲:“娘,这是厂里预支了工资,给您买的药。鱼肝油补身子,枇杷露止咳。您按时吃。”
又把新书包、铅笔盒和文具递给眼巴巴的妹妹:“妮儿,这是给你的。下半年开学,哥送你去。”
最后,他才拿出给自己买的工装鞋和那两块肥皂。
张氏拿着那瓶昂贵的鱼肝油,手都在发抖,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好……好……我儿有本事了……娘吃……娘一定吃……”
赵妮抱着新书包,两个眼睛弯弯的,小脸蹭着崭新的帆布,喜欢得不得了。
小小的屋子里,再次被巨大的幸福和希望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