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顾的将林光宗抖出来,反而是在跟官府对着干。
但吃了这样一个哑巴亏,心有不甘也是难免的。
沈甫安又在铺子里坐了一小会,便坐船回县城的书院去了,陈不凡也回了码头监工。
如今码头上的工期已经在进行最后的收尾了,停靠在码头的船也多了起来,人比上个月坐船的时候要多了不少。
虽还是男人多,但也偶尔会有女人和孩子。
知夏看着两人离开,便又去打了两壶酒,往新街的金杯楼跑了一趟,特意去感谢了李万福一番。
回到小食铺的时候,突然又想到了岑夫子。
自从岑夫子当上山长,许是太忙,今年都没来过小食铺了。
家里的桃花酒都是从桃溪山摘的桃花,桃花酒酿好之后,还没给岑夫子送过呢。
不过因为林光宗之前制造的舆论,她一个人也不好独自往书院去,便让刚从新铺子那边忙完回到小食铺的五福跑了一趟,用稍大一些的酒坛给岑夫子送了两坛酒。
一坛桃花酒,一坛青梅酒。
书院夫子多,这两坛酒要如何分,就看岑夫子自己了。
五福从书院回来的时候,给知夏带了两本书。
“妹妹,那两坛酒岑夫子收了,这是他让我给你带的回礼。”
知夏接过那两本书。
一本游记,一本自传,都为名家所作,书页看着有些年代,内里记录了不少新奇事物,既能充实自己的见解,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乐趣打发时间,倒是挺适合知夏翻阅。
“岑夫子不愧是夫子,当真是有心了。”
她的酒虽然不是便宜货,但显然,这两本书更珍贵。
并非什么书都能从书铺里买到,一些年代久远的书已经绝版,书铺里根本买不到。
要不怎么说,有些书香门第家中的藏书,比书铺里还要丰富呢。
对于喜好阅读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了。
原本想给岑夫子送个人情去,倒是反欠了他一个人情。
……
傍晚回到家,赵玉珍便跟知夏说了陶家的情况,并且还说了约见陶家的事。
知夏没想到,他们在镇上忙,老娘在家也没闲着。
“娘,你和陶家约的什么时候?”
赵玉珍一边给怀中的孩子拍嗝一边说,“还没约呢,媒人明日会过来回话,应该也就后天或者大后天。”
知夏觉得有些可惜。
“那我岂不是看不到那个陶姑娘了?”
新铺子明天试营业,最近她肯定是要每天跟着大家伙往镇上去的。
之前设计好交给彩云的第一批衣裳已经做出了四套,到时候也要一并带去镇上,等空闲时候送到新街的成衣铺子寄卖。
赵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