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绿线织就的城镇经纬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六点十分,车辆抵达绩东一站。阿黄轻踩刹车,比亚迪K9的车身微微前倾,能量回收系统启动时,仪表盘的电量指针跳至101%。“这站有卖小榄炸鱼球的,”他透过后视镜提醒,“李叔的摊子摆了二十年,每天等首班车的乘客买完才收摊。”

    果然,一位戴草帽的老人拎着竹篮上车,塑料袋里的炸鱼球香气瞬间弥漫车厢。“丫头来两串,”李叔给芙宁娜递过油纸包,“阿黄你也尝尝,今天加了本地的茨菇粉,比平时更脆。”他刷完中山通,指着窗外的厂房,“以前这一片全是农田,228路开了十年,路两旁的厂比树长得还快。”

    王萱举着相机连拍,镜头里绿色的比亚迪K9、红色的骑楼与远处的烟囱构成奇妙的画面——老镇与新厂在晨光里达成了温柔的和解。空的速写本上,已经记下了比亚迪K9的细节:充电接口在车尾右侧,车门旁的扶手比K8高5厘米,车顶的换气扇每30秒转一圈。

    六点二十分,车辆驶过东凤大桥。阿黄轻打方向盘,比亚迪K9的车身贴着桥栏缓缓转弯,车窗倒映着桥下的河水,像块流动的翡翠。“这桥长380米,”阿黄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桥面有轻微起伏,K9的空气悬架会自动调节,你们看扶手台上的水杯。”

    王萱盯着半杯茶水,水面只泛起细密的涟漪。“比K01路的弯道体验更柔和,”她惊讶地说,“明明限速60,却比跑70的K01路还稳。”

    “这就是城市公交和快线的区别,”阿黄调整着电门,“K9的底盘调校更偏向舒适性,毕竟要拉着老人小孩跑30站。你看东凤兴华市场那站的站台,特意做了斜坡,就是方便轮椅上下,228路是北部镇街的民生线,细节处见真章。”

    六点三十五分,车辆抵达东凤兴华市场站。站台旁挤满了拎着菜篮的居民,其中穿碎花裙的阿姨看到芙宁娜,笑着塞过来一把青菜:“自家种的菜心,早上刚摘的。你帮我看看,到中山汽车总站还得多少钱?”

    “您从东凤上的车,已经刷了2元,”芙宁娜翻开计费本,“到总站还剩3元,刷中山通1.5元,累计3.5元,比投币省1.5元。”她帮阿姨把菜篮固定在行李架上,“这架子是去年新装的,能承重30公斤,您放心放。”

    空忽然指着窗外:“那不是228路的旧款柴油车吗?”远处的停车场里,一辆黄色的老公交车正在充电,车身上的“228路”字样已经褪色。

    “那是2015年的车型,”阿黄透过后视镜看了眼,“跑了8年才退役,现在当备用车。以前烧柴油时,从东凤到东升要喝掉2升油,现在这台K9全程电费才8块钱,够跑一个来回。”

    车辆驶过东升政府站时,上来几位穿校服的学生。为首的女生看到王萱的相机,兴奋地说:“我们每天坐228路上学,这台车的司机叔叔都会等我们到齐再开车。”她指着车窗上的贴纸,“这是我们画的感谢卡,贴在每个司机的驾驶座旁。”

    王萱凑近一看,贴纸上用彩笔写着“228路的叔叔阿姨,谢谢你们等我们”,旁边画着绿色的公交车和笑脸。“这才是公交最美的风景,”她按下快门时感慨,“比任何参数都动人。”

    七点整,车辆抵达沙朗市场站。陈阿婆拎着满篮海鲜下车,临走前塞给芙宁娜一袋虾:“刚上岸的麻虾,给你们尝鲜。228路就像根线,把我们这些镇街串在一起,比亲戚还亲。”

    芙宁娜笑着推辞:“阿婆您留着吃,我们有规定不能收东西。”她望着阿婆的背影,忽然对王萱说,“这就是228路的魔力,30站的距离,跑着跑着就成了街坊。”

    七点十五分,比亚迪K9驶入中山汽车总站的公交枢纽。电子报站器播放着结束语:“感谢乘坐228路,全程30站,运行60分钟,欢迎再次乘坐。”王萱五人拎着相机包下车,回头望去,绿色车身在总站的红色钟楼映衬下像块温润的碧玉,车身上“乐群车队”的标识与城西车队的站牌并排而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我在原神强娶芙宁娜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shengzhiwozaiyuanshenqiangqufuningna/read/97/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