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的“筑基”阶段。
他深知,摩天大楼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深度。
他将重心放在了“补强”而非“补短”上。
经过与哈比布的地狱式特训,他的地面防守已经达到了UFC的平均水准以上,足以应对大多数对手。
现在,他要做的,是将自己最锋利的武器,打磨得更加无坚不摧。
他的绰号是“The FlaSh”,核心就是速度。
在大卫·陈的牵线下,“圣之队”与斯坦福大学的一家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达成了合作。
每周两次,孙圣会前往那里,接受最尖端的科学训练。
实验室里,高速动态捕捉摄像机从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记录下他每一次出拳、每一次踢腿的动作。
身穿白色研究服的科学家们,将他的动作数据输入电脑,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孙,数据显示,你在出右手直拳时,髋部发力的时间,比肩部早了0.03秒,这造成了微小的力量流失。”
一位名叫艾伦的博士指着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如果你的髋、腰、肩能像一条鞭子一样,在同一时间轴上完成爆发,你的拳速能再提升5%,而力量,至少能增加10%。”
于是,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孙圣开始进行成千上万次的空击和打靶,只为将这0.03秒的延迟,从肌肉记忆中彻底抹去。
他像一个最苛刻的艺术家,在雕琢着自己的身体,追求着那完美无瑕的动态之美。
除了将“闪电”升级,他的武器库也在悄然扩充。
“光有速度和力量,在面对顶级的站立系时,还不够。”
哈维尔教练在一次训练后,叫住了孙圣。
他打开战术平板,上面播放的是传奇中量级冠军,“蜘蛛”安德森·席尔瓦的比赛集锦。
屏幕上,席尔瓦在近身缠斗中,以一个神出鬼没的正蹬,直接踢晕了“TUF之王”维托·贝尔福特。
又一个镜头,他在与对手贴身角力时,用一记隐蔽的膝撞,精准地命中对手的肝脏,瞬间终结了比赛。
“看到没有?”哈维尔指着屏幕,“当你的拳腿被对手适应,或者距离被压缩时,你的肘和膝,就是你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匕首。
你的身高臂展在羽量级是顶级的,这让你在施展膝击时,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那天起,孙圣的训练内容里,多出了两个核心项目:泰拳的 ClinCh(箍颈)缠斗和近身肘膝打击。
他开始学习如何在与对手角力时,用肘尖去切割对方的眉弓;学习如何用看似不经意的提膝,去攻击对手的腹部和肋骨。
这些招数阴狠而致命,与他之前飘逸的风格截然不同,但却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战术选择。
他正在从一个优雅的剑客,向一个武器库完备的重装战士转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