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了然的笑意,“租赁资产在财务报表上,终究是使用权,是成本项,它不产生资产增值,更无法作为核心抵押物去撬动银行的信贷支持。”
他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而自有厂房土地那是实打实的固定资产,是公司净资产的压舱石。
它不仅能大幅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让银行和资本更愿意借钱给我们扩张,更重要的是,它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陈记食品是扎根实业、打算长期经营的。
这个扎根的信号,在投资者眼里,直接关系到他们愿意给多少倍的估值。”
方文山听着陈秉文条理清晰、直指核心的分析,眼神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他原本以为这位年轻的老板可能更擅长市场开拓,没想到对资本运作和财务结构的理解居然如此深刻。
“既然要买,”陈秉文语气果断,“那就一步到位。
我打算把长沙湾和观塘两个食品厂都买下来,作为核心固定资产直接注入新公司。这样根基才够稳。”
方文山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带着一种遇到懂行之人的轻松:“陈生考虑周全,这样操作,后续无论是融资还是上市,基础都会扎实得多。我没问题了。”
离开会计师事务所,陈秉文和高振海走在熙熙攘攘的中环街头。
摩天大楼林立,金融精英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资本的味道。
陈秉文心中激荡,他知道,陈记的舞台,将从深水埗的街头,逐渐延伸到这里。
“文哥,成立公司,注册这么多东西,感觉一下子正规了好多,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高振海感慨道。
“阿海,这只是开始。”陈秉文拍拍他肩膀,“公司是壳子,里面装的东西要越来越值钱,才是本事。
新品研发和瓶装化项目,就是往里装的金子。”
想到方文山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强调,陈秉文清楚,买下厂房是夯实根基的第一步。
他迅速锁定了最易突破的目标,长沙湾食品厂的原老板钟伯。
这位房东因儿子移民加拿大急于出手,上次押一付一的短租协议就透露出他的套现需求。
现在正是彻底拿下的最佳时机。
陈秉文没有耽搁,当天下午就在深水埗一间安静的茶楼包间,再次与钟伯会面。
比起上次的焦急,钟伯此刻气定神闲了许多,显然移民事宜已步入正轨。
“钟伯,恭喜您即将与家人团聚。”陈秉文笑容真诚祝贺道:“上次承蒙关照,短租解我燃眉之急。
这次冒昧请您出来,是想谈谈......永久解决这间厂的问题。”
钟伯呷了口茶,不动声色:“哦?阿文你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想长租?
可以谈,不过现在市道好,租金......”
“不,钟伯,”陈秉文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想买。
连同厂里的设备,打包买下来。”
钟伯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买?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