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港币的银团贷款.这个数字远超他的预期。
他完全没想到陈秉文竟能撬动如此规模的资金。
“三亿.”李家成沉吟道,“看来这位陈生,所图非小啊。”
“明天股东大会.”李家成沉吟道,
“看来不会太平静了。
通知我们这边的董事,做好准备。
“李生,”洪小莲提醒道,“财务部那边报告,我们的流动资金短期内要再抽调同等规模的资金,压力会很大。
几个地产项目的工程款和土地款也需要按期支付。”
李家成当然清楚自家的情况。
长实虽然资产雄厚,但大部分资金都沉淀在了土地和项目上,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并非无限。
一天之内近三千万的现金消耗,而且是为了防御性的股权收购而非主动投资,这已经触及了短期资金调动的安全线。
“让我们的人暂时停止在二级市场大规模扫货。”李家成果断下令道,“不能再跟着他的节奏走了。
他抬价,我们跟注,正中他下怀。
我们的现金消耗比他快。”
“可是,李生,如果我们不跟,股价可能会.”
“让他抬。”李家成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股价抬得越高,他全面收购的成本就越大,其他小股东持币观望的意愿也会越强。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和他拼谁的钱多,而是拼谁更能耗得起,谁更能找到便宜的钱和筹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两件事。
第一,继续加紧联系那些持有青州英坭股份的基金和机构,不是从他们手里买,是借!
用质押的方式,把他们手上的股份暂时借过来,给我们投票权。”
“第二,联系汇丰银行,以我们长实的部分优质资产作为抵押,申请一笔短期过桥贷款,额度至少五千万港币。
要快!”
李家成的思路很清晰。
正面拼现金消耗不起,就转换战场。
用“借股”的方式低成本获取投票权,巩固控制力;
同时用资产抵押从银行获取更便宜、更大量的资金,准备好后续的弹药。
“我明白了,李生!我立刻去办!”
洪小莲离开后,李家成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天空静静出神。
陈秉文这一手确实漂亮,快、准、狠,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但他李家成能在港岛地产界崛起,经历的风浪远不止于此。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
他低声自语,“但商场不只是比谁开枪快,更要比谁看得远,谁更能忍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