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上的电话率先响了起来。
是内线。
“陈生,花旗银行李德总裁的电话,一线。”秘书阿丽的声音传来。
“接进来。”陈秉文拿起听筒。
“陈生,早上好!”李德的声音听起来精神饱满,“华尔街的交易团队共六人,已于昨晚全部抵达港岛,入住文华东方酒店。
负责人是约翰·克里斯坦森,在摩根士丹利有十五年大宗交易经验,绝对可靠。”
“谢谢,李德总裁。”陈秉文笑着感谢道。
“更重要的,”李德继续说道,“您质押专利授权协议获得的2亿港币贷款,已全额划入您在花旗开设的指定保证金账户。
根据协议,三倍杠杆额度已同步生效。
也就是说,您现在拥有6亿港币的购买力,随时可以调用。”
陈秉文心中一定,最关键的一环落实了。
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
“交易团队今天就会开始工作吗?”他问道。
“是的,克里斯坦森先生九点会准时到中环的花旗交易室报到。
他将在那里等待您的指令。”
李德回答道。
“请他九点钟打我这个电话。”陈秉文说完,顿了顿,补充道,“李德总裁,这次多谢了。”
“陈生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预祝您马到成功。”李德笑着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陈秉文按下内部通话键:“方总监,来一下。”
很快,方文山敲门进来。
“陈生。”
“花旗的钱和人都到位了,六亿额度。”
陈秉文言简意赅的说明了一下情况。
方文山听了顿时眼睛一亮:“太好了!时机刚好。”
陈秉文走到墙边的大幅白板前,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两个大大的圆圈。
一个标注“青州英坭”,一个标注“和记黄埔”。
他在“青州英坭”的圈里写下“25.01%”,在“和记黄埔”的圈里写下“2.7%”。
“李家成想拖,用时间换空间,等搞定和黄再来收拾青州英坭的局。”
陈秉文用笔点着白板,“我们不能让他这么舒服。”
他转向方文山:“之前我们资金不足,收购青州英坭的行动多少有些保守。
现在资金充足,策略要调整。”
“陈生,你的意思是?”
方文山若有所思的问道。
“明修栈道,要修得烽火连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