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文终于说出了核心目的,“按照金融行业的惯例,以这笔优质现金作为保证金,申请三倍的杠杆额度,应该不算过分吧?”
李德瞬间就听明白了。
原来陈秉文打的是这个主意!
他根本不是单纯需要两亿贷款,而是看中了这两亿贷款能作为基石,撬动高达六亿港币的购买力!
这笔钱甚至不离开花旗,直接就在花旗的体系内循环,由花旗进行监管和风险控制。
对银行而言,这笔贷款几乎没有风险,还能赚取利息和孖展的手续费,更锁住了一个超级大客户的巨额资金和交易流水。
而陈秉文,则用瓶盖专利的未来收益作为质押,几乎空手套白狼般地获得了六亿港币的弹药,去资本市场进行收购。
这是一步极高明的棋。
既满足了银行风控的所有要求,又最大化地利用金融杠杆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李德内心震动,但脸上努力保持着平静。
他快速权衡着利弊。
风险?
瓶盖专利的稳定现金流足以覆盖贷款本息,资金还在花旗监管下操作,风险极低。
收益?
利息收入、孖展服务费、巨大的资金沉淀、以及一个顶级客户的深度绑定。
这简直是一笔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业务。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这次的笑容比之前更加热切:“陈生,您这个方案.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他摇了摇头,声音中带着钦佩:“将优质质押物、贷款额度和孖展服务如此完美地结合,既解决了您的资金需求,也完全符合我行的风控要求。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双赢,不,是多赢的方案。”
“那么,李德总裁觉得可行性如何?”
陈秉文笑着追问。
“可行性非常高。”李德肯定地回答,“以瓶盖专利的稳定现金流作为质押,提供两亿港币的贷款额度,并将其作为保证金,为您提供最高三倍的孖展服务。
这个框架,我认为在风控委员会那里是能够通过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具体的协议细节、利率、平仓线等还需要进一步敲定,并且需要对我们持有的质押物,也就是那几份专利授权协议,进行最终的法律尽调确认。
但只要确认协议真实有效且无任何权利瑕疵,问题就不大。”
“这是自然。”陈秉文点点头,“所有的法律文件,我公司的法律顾问会全力配合。
我希望整个过程能尽可能快。”
“请您放心,”李德站起身,主动向陈秉文伸出手,“陈生,我会亲自督促这个项目,开启贵宾通道。
一旦尽调完成,立刻安排签约和放款。
预计最快一周内,资金和额度就能准备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