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前,拿到至少6-10%的和黄股份。”
“我立刻去办。”方文山起身,匆匆离去。
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尤其是对收购和黄的原因一无所知,但这更让他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
几天后,“投资部”正式成立,位于伟业大厦的另外一层,配备了专用的电话线和报价系统。
方文山从集团财务调拨了第一笔资金。
对青州英坭的操作首先启动。
几个账户开始在市场上有选择地吸纳卖盘,有时甚至会故意用小单推高几分钱,吸引市场注意。
很快,市场上就有了传言:新晋富豪陈秉文在和李家成抢青州英坭的控股权。
青州英坭的股价开始温和上涨,成交量也有所放大。
与此同时,另一组完全独立的人马,通过数个注册在维京群岛的离岸公司账户,在不同的证券经纪行,开始极其耐心地、分散地买入和记黄埔的股票。
每单金额都不大,下单时间也尽量错开,完美地隐藏在每日巨大的成交额中,没有激起一丝涟漪。
长江实业总部,李嘉诚自然也注意到了青州英坭的股价异动和市场传言。
秘书洪小莲将简报放在他桌上,汇报道:“老板,市场传闻陈秉文先生在持续买入青州英坭,似乎想争夺控制权。”
李嘉诚看着青州英坭的股价走势图,冷笑道:“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分寸。”
他对洪小莲说,“既然他这么喜欢青州英坭,我们就帮他把股价抬一抬。”
果然,第二天一开盘,青州英坭的股价就出现异动。
几笔大买单突然出现,将股价直接推高了5%。
察觉到情况不对,方文山立刻向陈秉文汇报:“陈生,市场上出现不明资金在拉升青州英坭股价,会不会是长江实业那边出手了?”
陈秉文看着青州英坭的分时成交量数据,嘴角微扬:“果然沉不住气了。按原计划进行,他们拉高我们就适当减持,等回落后再接回来。”
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青州英坭的股价就像坐上了过山车。
长江实业方面的资金不时拉升股价,试图增加陈秉文的收购成本。
但陈秉文的操盘手总是能在高点适当减持,在低点悄悄吸回,不仅增加了持股比例,还通过波段操作赚取了可观差价。
这天收盘后,方文山带着交易记录来找陈秉文:“陈生,我们在青州英坭的持股已经达到22.03%。
而且通过高抛低吸,还净赚了三百多万。”
“和黄那边进展如何?”
相比青州英坭,陈秉文更关心和黄这边,毕竟和黄才是决定胜负关键的主战场。
“已经收购了2.7%的和黄股份,完全没被市场察觉。”方文山低声汇报道,“不过我们的资金恐怕不够了。
我们之前账上能动用的现金有两亿两千万港币。
青州英坭这边要保持25%的持股底线,至少需预留一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