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脱水?”
“对,就是这些场景。”陈秉文点点头,“普通的水能解渴,但无法快速补充随汗水流失的钠、钾、钙、镁这些电解质。
如果能有一款饮料,口感清爽,能快速补水,同时科学配比电解质.你觉得市场怎么样?”
周志远想了想,问道:“补充电解质,最简单的办法是喝淡盐水。甚至去医院输水同样能够解决问题,有必要专门生产补充电解质的饮料吗?市场会接受吗?”
陈秉文笑道:“淡盐水,甚至医院输液,确实能补充电解质,但它们属于治疗范畴。
而我想做的,是预防和日常维护。
就像人感冒了会吃药,但平时会通过锻炼、补充维生素C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我的目标用户,不是已经脱水需要去医院输液的病人,而是那些即将或正在大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的人。
想象一下,一个刚跑完马拉松的运动员,是愿意喝一瓶清爽甘甜、能快速恢复体能的饮料,还是去喝一碗咸涩的淡盐水?
一个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工人,是愿意随手在便利店买一瓶解渴又补盐的饮品,还是自己带个盐水壶?
医院输液是等身体出问题后的修复,而我们的产品,是在问题发生前或发生时,提供一种更便捷、体验更好的防护和快速补充。
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市场。
周志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我们的‘脉动’,提神醒脑可以喝咖啡,但我们提供了更好喝、更便携的选择。
这就是你说的消费场景和用户体验的升级。”
“没错!”陈秉文肯定道,“更重要的是,治疗是被动的,而预防和日常维护是主动的,市场潜力更大。
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创并定义这个日常科学补水的新品类。”
周志远搞不懂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如何匹配,但他明白怎么研制新产品。
弄清楚陈秉文想要实现的效果,他看向陈秉文问道:“陈生,你是不是已经有了具体构想?”
陈秉文沉吟片刻,看似在整理思路,实则是在回忆前世宝矿力水特、佳得乐以及补水啦几款电解质水的核心配方框架。
他不能直接说出具体比例,但可以给出方向和关键成分。
“我查过一些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资料,”他谨慎地选择用词,尽量避免过于定性,“核心是模拟人体汗液的电解质成分,但浓度要略低于汗液,以保证快速吸收。
关键成分应该包括氯化钠、氯化钾,可能还需要少量的钙和镁。
糖分需要一些,但不是为了能量,是为了促进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最好用葡萄糖,吸收最快。”
周志远拿过笔记本记录,边写边说:“钠、钾、葡萄糖这个思路非常科学!
浓度低于汗液,保证吸收效率!口感确实是个大问题,既要含有这些电解质和糖,还得让人愿意喝,不能像喝药水。”
“这就是研发的难点了。”陈秉文点点头,“所以,这个项目,我想用一种更‘笨’但可能更有效的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