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陈生,”方文山神色凝重地接话,“这也正是我担心的。
通胀环境下,港府很可能会采取紧缩政策,银行放贷会更加谨慎。
如果我们只依赖单一银行融资,一旦银根收紧,他们很可能会抽贷或大幅提高利率,我们的资金链将面临巨大压力。”
陈秉文赞许地点头:“你说到关键点了。
所以,我们不仅要找美资银行,还要同时找多家银行组成银团。
这样既能分散风险,又能确保资金供给的稳定性。”
方文山道:“陈生,这确实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
这样既能分散单家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和资金压力,加快审批和筹资速度,又能把这几家美资巨头的资源和人脉网络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无论是收购屈臣氏时增强谈判筹码,还是借壳上市寻求支持,这股合力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对!”陈秉文肯定道,“银团贷款的模式,特别适合我们这种需要进行大规模战略性收购的情况。
多家银行联合进行尽职调查、共同出资,不仅能提高效率,其本身对我们公司就是一种强大的信誉背书,能在业内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有了决定,两人又商量好具体细节,随后陈秉文按下内线电话:“阿丽,进来一下。”
秘书阿丽很快来到办公室。
“立刻准备三份正式的商业合作邀约函,”陈秉文吩咐道,“分别发给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港岛的亚太区负责人。
内容是:陈记食品为实施重大战略收购及资本运作计划,拟筹措一笔总额度在三亿港币之内的银团贷款,诚挚邀请他们参与评估和合作。”
“明白,陈生。”阿丽迅速记录,“是以银团贷款的形式邀请?”
“没错。告诉他们,这是一次联合行动,我们欢迎有实力、有远见的伙伴共同参与。”
陈秉文补充道,“语气要正式、诚恳,同时体现出我们的底气和信心。”
“好的,我立刻去办。”
阿丽领命而去后,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安静。
陈秉文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海港,默默出神。
方文山静立一旁,两人都在消化刚才的重大决策。
三亿港币的贷款!
三亿港币的贷款!这在1979年的港岛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企业主心动过速。
但陈秉文的眼中却只有冷静和深思。
按部就班固然稳定,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稳健往往意味着错失良机。
“方总监,”陈秉文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银团贷款的事,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三家美资银行虽然实力雄厚,但他们也都是精明的商人,不见得会轻易答应我们的条件。”
方文山点头称是:“陈生考虑得周到。
特别是当前油价上涨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