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推出华夏自己的乌龙茶饮料,反过来出口到日本去。
趁着未来几年日本经济飞速上涨,消费能力大幅提升,赚他一把。
更重要的是,依托“三来一补”政策优势,陈记可以在内地建立茶叶供应基地,直接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瓶装茶饮料后再出口到日本等海外市场。
第二天,陈秉文把高振海和两个技术员留在东莞汽水厂,他带着赵刚与李国伟一同返回了港岛。
这次回内地,虽然没能见到外公外婆等亲人,但顺利接收东莞汽水厂,为陈记的生产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是收获巨大。
回港的旅途比去时顺畅不少。
车上,李国伟显然还对茶饮料的构想兴奋不已,与陈秉文详细探讨着后续的计划。
“陈生,你放心,我一回到华润,就正式向领导汇报这个项目。”
李国伟信心满满,“福建安溪、武夷山,云南普洱茶区,浙江龙井产区,这几个地方的外贸局和茶叶公司,我都有过交道。
以华润的名义出面联系,邀请他们配合拍摄、探讨合作,他们一定会重视。”
陈秉文笑道:“有华润这块金字招牌开路,事情就好办多了。
我回去后,让人组建专业的摄制团队,聘请茶文化顾问,准备好设备。
等你这边联系妥当,摄制组随时可以出发。”
“好!我们双管齐下,争取最快时间把这事办成!”李国伟用力点点头。
抵达港岛,双方在罗湖关口告别。
李国伟急着回公司汇报,陈秉文也带着赵刚径直返回伟业大厦。
结果他刚到办公室,接到通知的知道他回来的方文山,敲门走了进来。
“陈生,路上辛苦了!”方文山边说边帮陈秉文倒茶。
“还好,厂子接收的非常顺利,简单整改一下就能投产。”陈秉文简单解释了一句后,问道:“你这边情况怎么样?”
“你去内地之后,我立刻联系了获多利,结果完全出乎我预料!”
听到陈秉文的问话,方文山有些激动。
陈秉文接过茶杯,示意他坐下细说:“慢慢讲,具体什么情况?”
方文山在他对面坐下,笑着说道:“我以咨询上市程序的名义,找到获多利企业财务部的副总裁郑锦华。
他在看了我们过去一年的财务报表摘要、市场分布以及增长数据后,极为重视。
当天下午就约我进行了更深入的会谈。”
“哦?他们怎么看?”陈秉文问道。
“他们对我们的盈利能力和增长势头评价极高!”
方文山肯定道,“郑锦华直言,以陈记目前的利润水平和市场扩张速度,完全符合甚至远超他们对潜力上市公司的筛选标准。
他明确表示,获多利非常有兴趣担任我们未来上市的财务顾问和保荐人。
尤其是在买壳上市这件事上,他们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