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的成本压力,更是我们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关键一步!
甚至可能通过这一步,实现一箭双雕,或者是一箭N雕!”
市场端的销售火爆加上每个月一千多万的利润,给了陈秉文无与伦比的底气。
而他对这场糖价危机“先知”般的洞察,让他敢于在别人恐慌时贪婪。
他知道,风暴过后,沙滩上会留下无数有价值的“贝壳”,而他,要成为那个带着资本网兜的拾贝人。
陈秉文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说道:“你想想看,如果我们按部就班,靠利润积累去建厂、铺渠道,三五年后,市场格局早已固化,我们顶多是个区域性强手。
但现在,糖价风暴刮起,行业面临洗牌,这正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候!
那些被风暴吹得摇摇欲坠的企业,它们手里可能握着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现成的生产线、深耕多年的区域渠道、甚至是有历史沉淀但经营不善的老品牌!”
方文山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并开始思考可行性:“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
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窗口期。
但是,具体操作上,我们得步步为营。
买壳上市和行业并购,这两件事都需要巨额资金,而且环环相扣,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
“资金是关键,但不是死结。”陈秉文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看着方文山,“我们现有的现金流健康,这是基础。
期货对冲可以帮我们锁定一部分成本,甚至可能产生额外收益。
更重要的是,一旦我们成功借壳上市,资本市场的大门就打开了!
我们可以通过增发新股、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为后续的并购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
在他的构思中,准备实行三步走策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讲好资本故事。
首先,利用期货工具,锁定部分原料成本,对冲糖价上涨带来的短期冲击。
这是防御,确保自己不会在风暴中先倒下。
其次,趁着“四会并存”监管相对宽松的黄金窗口期,利用糖价风暴导致部分小市值上市公司(壳资源)股价暴跌、股东急于脱手的机会,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拿下控股权,完成借壳上市。
最后,利用上市公司的身份和信誉,启动融资机器(增发、发债)。
用融来的巨额资金,精准狙击那些在糖价风暴中摇摇欲坠、但拥有他急需的优质资产的企业。
将这些资产低价收入囊中,快速整合进上市公司体系。
每一次成功的并购,都是在强化平台的价值,讲出更动听的增长故事,从而获得更多、更便宜的资本,再去进行下一轮并购.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资本与产业扩张闭环。
这个闭环的核心驱动力在于:资本市场对“增长故事”的溢价支付。
对于这方面,陈秉文简直不要太熟悉。
他不仅仅是在买资产、扩产能,更是在编织一个关于“亚洲功能食品帝国崛起”的宏大叙事。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