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庭从赴京任职以来,从来都没有掺和进来。
“京畿治下出现匪患了,情况还比较严重。”
朱由校走上前,搀住孙传庭的双臂,眉头微蹙道:“朕已命京营出兵镇压,但是也因为此事,朕知晓了另一桩事,在北直隶治下存在大批流民,镇压匪患或许能换来短暂安稳,不过流民问题不解决,那就难保在别的时候,再度出现匪患。”
“陛下,存在流民这一情况,岂是绝非只有北直隶一地。”
孙传庭听闻此言,表情凝重道:“据臣所知晓的情况,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亦有大批流民,其中有不少是各处的逃户,他们……”
“朕想到了。”
朱由校轻叹一声,怅然道:“朕早该想到底下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将这些死死压住的,这是朕的过错。”
“眼下朕已经不相信他们了,但是出现的问题要解决,朕想特设一个赈灾衙署,今后专司赈灾安民诸事。”
“赈灾衙署?”
这下孙传庭生出疑惑。
“不错,朕想好了,就叫赈灾公署。”
朱由校点点头道:“卿家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兼任赈灾公署侍郎,暂管北直隶治下各府县赈灾安民诸事。”
“廉政公署所缺职官,卿家可举荐,仍有空缺之位,可就近在各地学子中,筛选一批科举无望的,叫他们在廉政公署任职。”
“陛下,此事在我朝没有先例啊。”
孙传庭思虑刹那,讲出心中所忧,“若此事在朝传开,恐怕反对的声音会很大,何况赈灾是需要钱粮的,而一味地拨粮赈灾,这对国库的负担也很大。”
到底是大明的中流砥柱,看待问题就是这般的毒辣。
朱由校露出赞许的神情,撩撩袍袖道:“没有先例,那就创造先例,至于反对的声音,无需理会就是了,谁要是反对,那朕就叫他去赈灾公署做事,省的就会打嘴炮,而不会做实事。”
“至于赈灾所需钱粮,卿家无需担心,朕会设法解决的,而卿家要做的,是落实以工代赈之策。”
以工代赈?
这下孙传庭生出新的疑惑,这个说法他还是首次听到。
“以工代赈,简单些来讲,就是靠劳作来换取口粮。”
朱由校瞧出孙传庭的不解,出言解释道:“赈灾公署是代表朝廷,在民间兴建起一批大工,将各地的流民聚在一起,干的多就能多得口粮,干的少就少得口粮。”
“陛下,这不就是徭役吗?”
孙传庭皱眉道。
“算是徭役的一种。”
朱由校点点头道:“不过这种徭役,是为了安稳住治下秩序,在赈灾安民的同时,改善地方的驰道、水利等各项设施。”
“那要是这样的话,朝廷可先在顺天府境内兴起。”
孙传庭眼前一亮道:“特别是通州至京城的运河,完全可借以工代赈拓宽,甚至是京城内外的城防营建,也能趁此机会进行完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