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这也算有了大靠山了?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入,刚够种地成本。就这还是在土地是自家的,不是承包的。不然承包费根本承受不起。

    所以就只能种经济作物,棉花一亩滴灌地,能收四百到五百公斤,一公斤国家的保护价在六七块钱之间,所以哪怕种棉花成本高一些,至少有得赚。

    至于小麦,那就提不成了。在后世玛县的地几乎全都是滴灌后,亩产四百公斤的小麦,市价三四块钱,妥妥的赔钱。

    种的多就赔的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然有良种补贴、小麦补贴,但除非种粮大户把那些补贴研究透了,否则的话,就只有赔钱。

    李龙上一世到病发都没研究透那些大户是靠什么补贴赚钱的。怎么说呢,有些好的政策,根本不会宣传到普通老百姓的头上。

    因此杨华还是挺清醒的,知道杨永强在市里当工人,其实就是挺好的。

    只不过他其实也羡慕那几家买了拖拉机了,毕竟拖拉机这玩意儿,不光是声音听着响,看着有排面,拉东西也比马车驴车拉的多啊。而且就只喝油还不需要伺候,冬天找个东西一盖,不动了。等到开春,加满水加满油,摇着了,依然突突突的跑。

    多好。

    但这话不能给老婆子说,说了又得去埋怨永强。

    其实杨永强这一次过年回来的时候,也是有点后悔的。

    毕竟以前跟着李龙一起干的时候,可能一天就能赚几十块钱,但现在需要一个月。而且建筑安装公司的活也挺累的,并不轻松。

    城市里生活当然美好,但呆久了才知道,想要拥有那些美好,需要钱。而眼下,他一个月就那么点钱,还要想着攒钱买房娶媳妇,生活质量就下降了不少。

    但后悔也没用,已经成了正式工,不可能想走就走的。

    而且他要想表露这样的想法,是会被骂的。

    尽管现在四小队几乎家家赚的钱都比一个工人一年赚的多,但更多人还是希望能够成为吃商品粮的人,这似乎成了一种执着。

    在他们看来,吃商品粮,不仅仅是生活在城里,主要是退休后还月月有退休工资领,是有保障的。

    农民就只有土地当保障了,干不动的时候,哪里来钱?看儿女的眼色吗?

    谁也想不到四五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只能按自己眼下的生活去设想。

    这一晚上,四小队睡不着的人,有很多。

    让李建国有些意外的是,第二天早就有人过来到他家里,想要借钱。

    来借钱的是和李建国、顾博远他们一起给村子里打下头阵的,叫江淮洲,老家是李建国隔壁省的,家里俩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现在刚三十,结婚有了孩子,不过没分家,只是在自家院子西侧大门边多盖了一排小房子。

    二儿子去当兵了,目前是志愿兵还没回来,不知道能不能留下来。

    江淮洲是过来借钱是给大儿子买拖拉机的。

    “那你家借多少?”李建国问道,“你自己有多少?”

    “这两年,跟着小龙干,也存了千儿八百的,”江淮洲和李建国说话比较随意,“你给借三千就行,剩下的我再去找人凑巴凑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shengbayiyuliexibei/read/97/125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