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左右无事,就再来一回。
杨苹苹要坐月子,据说当时从卫生院里出来,都是坐驴车,盖着棉被回来的,头上还戴着头巾。
无论后世怎么争论有没有必要坐月子,这个时候人们对坐月子还是非常重视的。
男子在满月之前自然是不能去看孩子的,梁月梅去过,李龙是让梁月梅帮着带去了红糖和小米。
这个都是供销社发的福利,他算是借花献佛。
顾晓霞再怎么说也是队里出来的,况且是李龙的妻子,周末回个家,顺便去看看坐月子的杨苹苹,这很正常。
然后星期五的时候,顾晓霞给了李龙一个惊喜:
“我……好像怀上了。”
“啥?”李龙惊喜,上一世没自己的孩子,这一世其实一直在期待,但这时候听顾晓霞这么说,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我可能有了。”顾晓霞也有点忐忑,不是特别确定,“我这个月,例假还没来……已经晚了好几天了。”
“以前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在队上曾经有过,后来工作了,就再没有了。”顾晓霞想了想说道,“只有这一次……迟了好些天了,不然……”
顾晓霞没说下去,李龙却也知道自己这两点有点荒唐——当然指比较于现世,和后世那些人相比,差太远了。
虽然没有经历过,但听说过。
“那周末你就不回去了。”李龙当即做了决定,“真要有的话,回去也不方便看!”
孕妇和小女孩不能看月子,这是本地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不回了。”顾晓霞虽然很想回去,但想想还是肚子可能的孩子为重。
李龙和顾晓霞不回队里,可把队里的一些人急坏了。
家里的苇子堆的那么高。十一月初,往年这时候已经有人过来收苇把子和毛苇子了。今年就有人过来收毛苇子。
这时候打毛苇子的人极少,这玩意是弄去造纸的,所以对苇子的质量要求不高,芦苇的纤维还是不错的,造纸挺不错。
不过造纸厂需要的原料也是有限的,这时候这边没有大规模养牛羊,夏天收的麦子,那些麦草都送到了造纸厂当原料了。
所以对于芦苇的需求就少多了。
大家还是希望能够做苇把子挣钱。
但李龙迟迟不回来,不给活,他们就只能等吗?
有急的人就时不时的去李家看看,有更急的人甚至干脆已经在家里扎起了苇把子。
在他们看来,反正总紧是有这样的活的,不然这些苇子堆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不如就直接扎成苇把子。
不论是李龙还是像去年的胡老二胡老三一样,谁收就给谁。
所以眼下有些人家闲下来已经开始扎苇把子了。
四小队这两年形成和其他小队完全不同的冬日“文化”。
其他小队的人一到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