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和上一世结束之前自己坐的汽车相比还差挺大的距离,但这一步至少迈出去了!
李龙将拖拉机开到李安国、陈兴邦他们跟前的时候,这几个更是瞪大了眼睛!
李龙就这么把拖拉机给开过来了?
那个中年人和姑娘后面快步跟了过来,等李龙停好车子拉上刹车,中年人竖起了大拇指:
“年轻人,技术不错啊。你们是哪里的?”
“玛县的,玛县红旗乡。”李龙说着掏出了村里开的证明,现在买拖拉机这些手续还都得带上。
中年人看完,笑着问道:
“对这拖拉机感觉怎么样?”
“好,挺好的,当然那二十八更好,有驾驶楼。”李龙开着玩笑,“可惜现在买不起。”
“买了这个,挣两年钱就能买得起那个了。现在能买得起拖拉机的也不多。”中年人说道,“你已经走到了九成人的前面,只要把握好机会,以后只会越来越富的。”
李龙就当这话是诚挚的祝福了。
交钱开票办手续,领取配件,送一个加油的小桶,后面的提升臂等等。
不能讲价,没有其他赠送,交钱的时候杨永强陶大强几个人紧紧护着李龙,让李龙都觉得有点尴尬。
但那可是四千五百块钱啊!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活到现在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按有些人的说法,这时候的一块钱购买力在某些方面顶后世几十块钱甚至还要多,那算一算吧……当然,可能有点夸张,毕竟不同物品到四十年后涨价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当李龙将那些手续装进挎包的时候,中年人也算是完成了这一单的交易,他最后提醒李龙:
“尽期抽空去把牌照办了,不然上路的话有可能是被查的。”
不仅是牌照,还有农机驾驶证,这个好考,查的也不严,但也需要办上。
哪怕到三四十年后,在农忙的那段时间,不少上路的农机也是不查的,因为大部分业内人士都很清楚,农村从购买的自行车开始,就有一些车子很少上路,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农用三轮车到最后的电动三轮车。
有些车可能一直用到报废都没上过牌,也没出过乡。
一直到李龙开着拖拉机把大家拉着出了拖拉机厂的时候,杨永强李俊山还有点不敢相信:
“这拖拉机,现在就是龙哥(小龙叔)的了?”
春寒料峭,迎面吹过来的风是冷的,速度一快刮的脸疼,但没有一个人喊疼。
李龙开拖拉机的时候,杨永强和李俊山两个人是抢着上了两边的页子板,然后让拖拉机厂的中年人给喝斥着下去了,说这样不安全。
但一出厂子门,他们两个立刻又从后车厢里翻到前面坐在了页子板上——坐车厢多没意思,还是这里好!
李俊山比较好,杨永强不太好,因为他坐的那一边相对较高一点——因为那里有一个工具箱。好在杨永强反应挺快,把自己的大衣解下来铺在工具箱上,然后坐上去,只是拖拉机开的时候会有点冷,他只好侧着脸看着李龙,这让李龙有点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