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那么大家的选择自然是点外卖优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点外卖远比自己做饭更舒适。”
“因为不结婚就不用买房买车养孩子,所有赚来的钱都可以用来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说到这里,秦逸云看向陆安强调道:
“不只是外卖这一项,我打算还要做一件事,推出万象快送超市,定位半小时快送直达,不仅限于生鲜、还要扩展到全品类零售,包括日用品、食品等,满足用户一站式购物需求。”
“我赌以后年轻人逐渐不逛商场、不去电影院、也不愿意做饭,第一是因为不愿婚恋,第二是因为工作太忙。”
“但是衣食住行总要有,生活用品总要买,半小时直达效率对单身人士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要是超市的品类足够全,未必不能撬动几大电商巨头的基本盘。”
秦逸云这是想走“互联网+”的路子,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
这时,孟秋颜说:“假设你的判断是对的,但是你想过另一个问题没有?就是技术带来的变量,小元机器人能做饭、做家务,未来即便有大量的单身人士,他也未必会去点外卖,很可能是购买一个家政小元机器人回来。”
此话一出,秦逸云当即拍腿道:“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也是我最大的顾虑,所以特地跑来找你们参谋参谋。”
说着,他再次看向陆安补充道:“我想知道小元机器人以后会不会走大众化路线。”
陆安肯定地回答:“必然。”
秦逸云愣道:“那不完犊子了嘛,大家能买得起小元机器人,肯定不会点外卖了。”
听到这话,陆安瞄了他一眼,微笑道:“小元机器人跟外卖行业并不冲突,未来再过几年,小元机器人的成本有望持续降下来,但再怎么着仍然是大件商品,未来二十年内都不会低于15万。”
秦逸云眼前一亮。
陆安接着说道:“你的前面说的那些,核心逻辑是年轻人,也就是你的客户群体是刚刚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就算他们以后会买小元机器人,但刚刚步入社会那几年,能有几个大学生买得起10万以上的商品?”
秦逸云点点头:“这倒没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买得起这么贵的商品是极少数,少说也得工作三年甚至五年才会有这个财力,也就是说他这几年窗口期还是得点外卖,而未来三十年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是1500万之巨。”
旁边的孟秋颜也反应了过来,不由得点了点头说:“有道理,小元机器人即使以后大众化,外卖行业并不会消失。”
每年都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等一届大学生工作了几年有了积蓄,能买得起小元机器人了,他们肯定不再点外卖吃,这一届大学生用户群体就会从外卖市场流失。
但与此同时,新一届毕业的大学生走出社会,他们又会补上外卖市场流失的用户缺口,如此循环交替。
秦逸云看向陆安:“那可以搞啊。”
陆安笑道:“当然可以搞,都说了两者不冲突。”
秦逸云当场拍板做出决定:“玛德干了,外卖团购的千团大乱斗,我决定参团!”
见他拍板要进入外卖团购领域,陆安问道:“有什么思路?别跟我说你要直接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