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任应秋是学院派的代表,基本上是一辈子都在教书,他1936年在上海中国医学院读书,受教于丁仲英、谢利恒等名医。
1937年因抗日战争返回四川,自设诊所行医并执教中学。
40年代任《华西医药杂志》主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完成多部医学著作。
《任氏传染病学》《仲景脉法学案》《中国医学史略》等 37种专著,大约有 1300万字。
1950年任江津县医务工作者协会副主任,1952年任CQ市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等职,1957年调至BJ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系主任兼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社社长等职。
从事中医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名副其实的老教授。
他教学严谨,对中青年教师严格要求,亲自修改讲稿等,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受诲其门下者数以千计。
人脉资源相当的广。
并且,更加厉害的是,他对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等七大医学流派都有研究。
所以其实方言还蛮想去他班上的,结果学校让他去带其他人了。
“接下来念到名字的人,将会到刘渡舟教授的班级。”方药中这时候对着众人说道。
其实本来他可以不念的,但是仪式感在这里,必须念一下名字才行。
“方言,李正吉,萧承志,成宝贵,王志君,孟济民,雷莲,袁青山,范长亭……”
果然厉害的人被分到了一起,甲乙两个组的人都在一个班,并且还有些添头,就比如说是杜衡,严一帆。
这些人都会去刘渡舟教授的班级。
方言想起刘渡舟的情况。
刘渡舟教授,经方派顶尖大佬。
他原名叫刘荣先,老家是辽宁营口,1917年10月9日生人,虽然今年已经61岁了。
不过看起来和方药中差不多,中山装大背头,眼神很犀利,一点不像是六十多岁,反而像是五十出头的样子。
他幼年时因体弱多病,常接受中医治疗。
和孙思邈早年经历倒是很像,都是:“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这段经历使他对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有深刻体会,加上受父亲影响,也促使他立志从医,钻研医学知识,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1933年,16岁的他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3年后又在大连寿民药房跟随谢泗泉学习中医临床一年。
7年出师后在大连悬壶济世,擅用“经方”,医名大噪。
1938年,他在大连志远药房坐堂行医。
为了让他铭记行医的职业道德,努力救治患者,使患者从疾病的苦海中得以解脱,他的父亲正式给他取字为渡舟,后来这个就成了他的名字。
带着刘渡舟这个名字,他1945年到了北平,同年参加全国中医师特种考试,以优秀成绩通过。
1948年后,先后在华北国医学院执教,在BJ天坛华北人民医院等地临诊。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