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X1曝光,列强竟是我自己? (5/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里,人工智能还没影呢。

    而华夏这边也有类似的多种隐身无人机项目,而这些都是属于公开项目,普通网民们都能在航站上看见,当然,大多也是传统的遥控型无人机,顶多带一点程序控制的自主飞行能力。

    同时这些无人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属于亚音速飞机,同时进气口在机背上,属于非常典型的攻击性无人机,不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当然,隐身能力都是相当优秀的。

    而且现在的大部分隐身无人机,也都是属于机身小,载弹量小的无人机……之前的这些遥控型无人机嘛,做太大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然而这一次出现的X1项目的视频,因为有伴飞飞机作为参考物,有一些人就能够参考物计算出来,这飞机的体型可不算小,机长大概能够有十七米了,翼展都有十四米,这个体型一看就知道是用于高速飞行的,其最大速度机会非常高,属于典型的超音速飞机。

    而这个体型算下来,最大起飞重量保守估计也有二十五吨以上。

    这个在无人机里算很大了,比X47B还要大,最大起飞重量也更大。

    X47B的公开数据才最大起飞重量是二十吨而已。

    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个飞机的两侧进气道……稍微具备航空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进气道天生就是为了高仰角而设计的,这意味着这款飞机是一款具备良好机动性的飞机。

    这和大量传统的隐身无人机都几乎清一色采用机背进气道有巨大的差别。

    然后很多人就搞不懂了……搞啥啊,一款隐身无人机你主打机动性?怎么想的,脑子烧坏了?

    就以现在的飞机上的自主飞行能力,你让它自己玩高机动有什么意义?只为了高延迟下的空中花活?

    地面遥控人员,或者后方有人载机要遥控无人机进行高机动飞行的话,通讯延迟怎么解决?战场上的通讯干扰怎么解决?

    这里头又存在着巨大的通讯难题。

    所以,很多爱好者甚至是一些业内人士都搞不懂了:这款无人机,为什么要采用两侧进气道?

    为什么不是采用传统的背式进气道?

    为什么不使用鸭翼弥补无垂尾布局的机动性缺失。

    这就很不合理啊!

    先不提无人机能不能在遥控或自主飞行下进行高机动飞行,仅仅是如何在菱形无垂尾布局里实现高机动飞行,这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极为精妙的机体设计以及飞控相互结合。

    全球到目前为止,至少公开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菱形无垂尾常规布局也没办法搞高机动型啊,难度超级大的……除非你再加个鸭翼来增强机动性。

    另外一个时空的地球上,老美的F47就被很多人怀疑:因为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又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六代机威胁,为了快速追赶对手的步伐,被迫放弃了原来的菱形无垂尾常规布局,转而采用了鸭翼无垂尾设计。

    通过使用鸭翼来弥补无垂尾设计导致的机动性不足的问题。

    这是菱形无垂尾布局的特殊之处……想要实现高机动型的难度非常高,强如老美面对这一超级难题,也得乖乖低头搞鸭翼。

    ————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sheng080congshanzhaijikaishijueqi/read/97/68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