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对香港的功劳的确也有,但问题就在于香港的经济也的确依赖于内地。”杨文东看着麦理浩,说道:“不说其他的,光是淡水一断,香港的经济会怎么样,不用我多说了吧?”
水是生命之源,一旦没了淡水,任何城市都得崩溃,甚至连电也没了,因为发电也需要大量淡水;
麦理浩听完后,眉头紧皱,摇头道:“其实我担任总督的时候,就想过在香港大修水库,只是因为已经与内地签了30年的协议,违约成本太高,已经没办法了。”
“这件事我知道,上一任总督柏立基在任的时候,也为了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但也行不通。”杨文东道。
他可是过来人,早年旱灾的时候他还帮忙运过水呢;
50-60年代的港府一直想摆脱对内地的淡水依赖,只是投资专门的水库,成本之高,估计几十年财政收入投进去都不够,而缓慢的购买淡水成本低多了;
于是拖拖拉拉的工程,结果导致63年严重旱灾,最终只能与内地签署长期协议,然后内地那边修建水渠与管道,送水来香港,自此,香港这边的淡水自给自足的计划完全崩盘。
麦理浩皱眉道:“内地应该做不出这种事。”
“当然,就你们这群鬼佬才做的出来。”杨文东心中吐槽,随即道:“我也只是举个例子,香港对于内地的依赖太强,曾经能够发展起来,也是靠着内地;
所以您所说的这件事,无论怎么样,都得协商着来,否则只会毁了香港的经济。”
“是的,这就是协商,所以我们也需要类似杨生这样的人的帮助。”麦理浩再次追问道。
杨文东眉头微皱,道:“总督先生,这件事跟我其实没什么关系,我不想参与过多。”
麦理浩沉默片刻,道:“杨生,你就不担心当年发生在怡和汇丰身上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吗?
我也知道你开始在内地大规模投资,这个风险,我可得提前告知你了。”
“风险我自然知道,但我觉得可以赌一把。”杨文东淡笑说道。
其实很多香港人的确有这种想法,要不然83\/84年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移民了。
但他可是知道历史的,自然不担心,甚至李嘉成、包玉冈这些人都不担心。
麦理浩点点头道:“那行吧,我希望杨生你再认真考虑一下。”
“好。”杨文东也没有否决,答应下来;
随即,二人寒暄一会后,杨文东便离开了港督府;
麦理浩也叫来了布政司罗弼时,将之前的对话告知了他;
罗弼时听完后,道:“看来杨文东还是不肯站在我们这边啊,他这段时间在内地的投资几个亿港元,可能就说明一切了。”
“他在内地的投资其实都是小事,你别忘了他在香港的投资更大,在香港的产业也更多,这种级别的富豪,几亿港元对他算不了什么,”麦理浩摇摇头说道。
罗弼时接着问道:“那他在英国也投资了不少,明明知道两国即将交锋,他还在两边投资,这是为什么?”
麦理浩想了想,道:“我不清楚,但有个猜测,可能,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里,认为不管是哪一方,都不会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