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自然不能放在银行里,因为利息也没多少,甚至有的时候还是负的,因此,投资股市也是一个选择,只是杨文东对于60年代的美国股市也不太熟悉,只能投资那些未来发展还不错的美国企业;
这样的做法,风险低一点,但利润方面就难说了,肯定是比不过巴菲特这种人的,这位可是靠着自己实力,成为一度赶超比尔盖茨这个几乎垄断全球操作系统的金融天才。
巴菲特笑道:“对我来说,我也需要一笔足够的资金,美国的股灾也差不多结束了,有了足够的资金,我也可以投资很多我看好的企业。”
“既然你对美国市场有信心,为何还要投资香港?”杨文东又问道。
巴菲特道:“本来我是没想过的,是你给我了机会了解香港,让我发现这个地方的潜力可能比美国很多行业都要大;
而且从多元化来考虑,我也不能只将所有的希望放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公司,规模大了,一般都是想尝试在海外投资的,对吧?
加上伯克希尔在香港投资,这里的工业发展速度也让我很惊讶,如果不是香港只是一个城市,那它成为第二个日本,都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现在是20年前,那我也极有可能投资日本的。”
“行,那我们先小试一笔,如何?”杨文东建议说道:“如果合作模式成功、那我们再投入大一点的规模。”
这也是他的一次尝试,核心不在于不相信巴菲特的能力、或者自己在香港投资能力,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任何名人在前世的名气,只是他的能力,不代表素质与职业道德,该提防还是要提防的。
“没问题,那就先各500万美元,如何?”巴菲特报了一个数字。
杨文东点点头道:“好,我会让美国那边给你500万美元,在香港这边我也会成立投资公司,接收你的资金,等一年后,我们看回报率再决定下一步合作。”
其实即使在香港,对于他来说,也有很多比较尴尬的项目,回报不是非常高,或者规模不是很大,自己参与进去,钱也能赚到,但比不上那些核心业务;
因此这些项目,想到的时候就投资,不想到就放弃了;
不过如果成立了这样的投资公司,用别人的钱去投资,然后有回报,自己再抽成;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随着自己产业越来越多,自己需要投资很多产业链企业,这些工厂是产业链一环,但利润不算很高,但不投资又不行;
这个时候有基金参与就方便多了,自己看不上的回报率,对于正常基金来说,算是很高了。
而且还能让自己在美国的资金,借助巴菲特的眼力与能力,投资美国的金融市场,这样一来,双方也都有高回报了。
巴菲特笑道:“好,我会说服一些投资人将资金投资部分到香港的,希望我们第一年合作成功,那未来,我们的合作必然更长久、规模更大。”
“我也希望如此。”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随着内地开始与西方国家交好,香港未来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欧美资本也会逐步的来香港投资;
这其实也是七八十年代香港地产起飞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身为未来股神,眼光敏锐,第一个发现这个机遇,倒也不是很意外,且他的资金不是自己的,而是投资者的,对他来说,风险也会低很多。
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