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与郭贺年的合作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了,相互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亚洲糖类生产与销售,如今大部分还掌握在欧美集团的手中,华资或者其他亚洲本土资本,现在也才略有涉及罢了。

    郭贺年与杨文东在糖类领域的成绩,就算再扩大十倍,也还比不过欧美的多家资本,这就如同十几年前的香港华资一样。

    郭贺年又说道:“对,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联手将糖类生产规模扩大;

    早年欧美资本在亚洲就有着大量的糖类生产基地,特别是在泰国,包括香港的怡和太古也有甘蔗园;

    这些地方都是自产自销,亚洲用不完也会运去欧美,我们很难买到,即使可以成本也很高,所以我们必须要将糖类生产做大,这样才有击败欧美资本的本钱。”

    “说的很对,农业没有土地,就是无米之炊。”杨文东点点头道:“那怎么个合作法?”

    郭贺年道:“杨生,现在我们的情况是,你有足够的资金,但没有种植甘蔗的经验、人力团队;而我这边是反的,我们合作就很完美了;

    甚至您这边都不需要怎么出钱,只要肯出面担保,那就可以拿到足够的银行资金,购买大量土地改甘蔗园,只要我这边来运营,必然可以保证获得的收益能够偿还银行利息;

    如此一来,对我们双方都是有着巨大的好处的,风险方面,也非常的低,我已经有了多年经验多个农场,杨生可以去调查一下。”

    “郭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我还是信的过的。”杨文东思考片刻后,问道:“在信贷融资这一块,郭生有把握吗?”

    如果真的能够将银行资金用到极致,自己只需要出少量资金,然后贷款经营,再依靠郭贺年的运营能力来保证农场可以有着稳固的回报,哪怕不高,能够偿还贷款就行了;

    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有着非常足够的糖类原材料来源了,这样对自己的饮料产业,也是意义重大的,特别是百事可乐的代工,那对糖类的需求简直恐怖;

    另外就是内地十亿人口,对糖类的需求也很高,虽说改开是78年,但实际上73\/74年那会,内地跟海外的交易、沟通、商务往来就逐步繁盛起来了,最简单的就是广交会在70年代的成绩越来越好。

    郭贺年笑道:“杨生放心,我在马来西亚做了几十年生意,跟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杨生你这边是全球最出名的华人之一,你去马来西亚投资,本地银行怎么可能不愿意合作呢?”

    “如果这样的话,那的确很不错。”杨文东也有些心动,但还是说道:“郭生,你要购买的农场,也是原本的荒地,然后改种甘蔗?”

    郭贺年道:“对,就如同杨生你在玻璃市的投资一样,其实我也在玻璃市买了一大片农场,面积还是你那块地的几倍;

    不是我想自讨苦吃自己去开荒,而是如今马来西亚的很多大型农场,都有了原本农业的配套设施,改成种甘蔗的不划算;

    一些小型土地,普通农户倒是可以随便改,政府也支持,我们也可以收购,但这种小地皮只能说作为一个补充,我们想做大糖类生产规模,还是要有自己的大型农场的;

    而马来西亚很多地方都是原始树林,政府也鼓励开荒,虽然开荒成本贵,但地价便宜,综合来说还是划算的。”

    “那行,我们怎么合作?”杨文东问道。

    郭贺年道:“起始资金,500万美元,我们一人一半,这个资金不多,主要是后面买地的时候需要动用高杠杆,风险我们共摊;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hui19580dazaoshijihaomen/read/97/96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