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旱灾开始与水站运营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在60年代末,香港有多家超市公司,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百佳与惠康,两者都是华人成立的。

    估计原先历史上,这些超市规模小、没有很强的引流能力,因此在初期没被大财团关注,后来发展起来了,就被大财团直接收购了。

    现如今家乐福在初期就是要钱有钱、要传媒有传媒,还有就是借鉴了沃尔玛的一些模式,自然在香港一爆功成,然后引来了怡和。

    刘华宇笑说道:“是还可以,置地直接在中环、铜锣湾拿出了6块物业,估计会在9月份开业。”

    “一个多月时间,比我们当初还要快了?”杨文东问道:“那他们的人,就是随便招的?”

    刘华宇道:“部分是从我们这挖过去的,部分是置地其他商场的,还有就是一些新人了。”

    杨文东笑了笑:“看来的确想做好,只是肯不明白,这售货员以及仓库,可不是这么容易做的。”

    刘华宇也同意说道:“是的,仓库与各种货物的数量,就是最难的,估计他们超市开出来了,就知道了。”

    杨文东又问:“按理说,从我们这被挖走的几名中层应该是知道的。”

    刘华宇回答道:“他们肯定知道,但他们去了那边能有多少话语权也难说,而且鬼佬高层如果坚持要早点开业,他们也只能执行。”

    “倒也是。”杨文东继续道:“看起来他们也不是很专业,不过怡和集团的财力很强,不会那么容易放弃的,所以后面还是会有硬仗的;

    安心继续打造好我们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吸引人过来的廉价商品,要打出名气。”

    60年代的怡和,不考虑通货膨胀,其规模也是要强于80年代的,特别是在香港经济占比这一块。

    去年上市市值就高达17亿,今年更是突破了20,可以说,60年代是怡和的巅峰。

    自己的长兴集团盈利能力很强,如果上市也会有个几亿,可这只是市值。

    论起资产,怡和更是要强的多的多,其在香港的财富基本上是排名第一,而在海外的财富与资产有多少,没人知道。

    与这样的对手竞争,就不能大意,哪怕做超市,也可能只是其一个小业务。

    刘华宇道:“我已经准备将大米、番茄、鸡蛋,以成本价出售,这三样我们能控制到最低的成本;

    大米是长兴贸易那边跟随着华润在美国买的;番茄是从华润那边批量够买的,因为番茄可以青的时候摘下来,便于运输;鸡蛋是本地采购,我们找了多家养鸡户,给他们资金让他们扩大规模,满足我们的需求。”

    “行,那就先这样,等这个怡丰超市开业了,我们再看要不要再做点其他的。”杨文东点点头,又道:“这段时间跟长兴传媒那边,再继续加大宣传,至少让我们店面附近的人,多去几趟,就能形成购物习惯了。”

    任何人做事都有习惯的,一旦习惯了,那就不太容易改了,前世的互联网烧钱很多就是这个逻辑。

    “好的。”刘华宇答应后,又说道:“杨生,我还有个想法。”

    “说。”

    刘华宇道:“最近超市里的所有汽水、或者喝的都被买光了,也是因为旱灾越来越严重,连港岛都经常停水了,而饮料,至少是可以当水喝的,可以缓解一下没水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hui19580dazaoshijihaomen/read/97/96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