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再购中环物业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r />

    要知道,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算是地产行业的老手,也很难知晓太多物业的信息,特别是很多物业还在随时变动,但长兴灭害公司,却几乎能够轻松收集这些信息。

    “好。”林浩宇点头,又说道:“对了,还有一件小事,我们接到了一些船只的灭鼠任务,我准备往这个方向扩展。

    香港的物业是固定的,但船只可不是,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的。”

    “船只?也可以,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杨文东也没在意。

    这个业务,对他来说,也不是用来赚钱的,只要能够带动一些就业,那就行了。

    ……

    到了下午3点半左右,杨文东带着苏依依返回了港华大厦。

    顶层,这里是长兴地产目前的办公所在地。

    从这里,也是能够看到香港的很多风光的,就是离维多利亚海港有点远。

    郑志杰早就知晓老板要来,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待杨文东来了后,便前来汇报:“杨生,蓝光影院的报价已经出来了,会德丰要价175万港元。”

    “175?这可是相当于我们在九龙建的7家院线地皮价格的时候了?”杨文东说道。

    “是的。”郑志杰接着说道:“但那里算是中环不错的位置了,占地超过了8500尺,这样的地皮,在它那个位置,可不好找。”

    “嗯。”杨文东也知道位置的重要性,随后问道:“会德丰为什么突然愿意出售这个位置?”

    香港未来80年代的四大洋行,如今在50-60年代,已经是四存三,除了和黄,其他三家都已经是香港的顶级巨头。

    这些大型洋行,很多在19世纪就活跃于香港,也在早期占有了大量最优质的黄金位置,如中环,基本上就是被几大英资所控制,就算到了21世纪,他们仍然占有很大比例的物业。

    郑志杰回答说道:“据说,是因为他们想筹集资金买新船。”

    “噢,说的过去。”杨文东点点头:“那再继续谈谈,价格合理的话,就可以了。”

    这个时代的很多英资,虽然在香港混的很好,但对于未来是不看好的,因此很多都是赚了钱就跑。

    这也是为什么英资中有很多船运公司的原因之一,除了香港本身是贸易中转口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船只不是固定资产,而是飘在海上。

    会德丰就是这种投资观念最大的财团。

    等66年后,会德丰以及一堆英资将会大规模抛售地产,然后华资廉价收地,这也70年代华资能够崛起的主要原因。

    “好的,杨生。”郑志杰答应下来,随后又道:“杨生,除了这个院线地皮,我在我们港华大厦周围也已经收了不少旧楼。

    目前已经有了可以拆除再建一栋的面积,不知道需不需要现在就建?”

    “位置在哪?”杨文东反问道。

    郑志杰从手中取出一张地图,然后指给老板说道:“在这,离我们差不多有300米。”

    “嗯,行,那就建吧!”杨文东说完后,又看了会地图,问:“你说我们能不能将这一片全部收购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onghui19580dazaoshijihaomen/read/97/96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