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合资后,百事将天府可乐的生产比例从100%降至50%,再降至20%,最终直接连脸都不要了,干脆将天府可乐这个在全国曾经大卖过的国货老品牌停产,销售渠道被用于推广百事自己的百事可乐,汽水品牌七喜、美年达等。
天府可乐的配方、生产线和市场份额,几乎全被百事吞噬一空,十几年来天府人奋斗的成果,就这么被一朝尽毁。
而百事所付出的是什么?
不过付出区区1070万美元,就直接持股了双方合作新成立的合资企业的60%的股权份额,从而达到控股并将其榨干吞噬的目的。
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百事愿意花这么多钱收购?
难道是图天府可乐的配方?
这也不对呀,人家百事的可乐配方可是百年配方,用得着花钱来图谋你一个国内山寨可乐的配方?
其实说山寨,可能有人不服,但事实就是事实,因为可乐这玩意儿,它就是外国传进来的洋玩意,天府可乐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对它进行了微创新,加入了一些国人可能会喜欢的元素。
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些微创新元素,才令人家外资百事公司愿意掏这个钱呢?
当然也是不对的。。。
那又该怎么来解读这种外资资本进入国内大肆撒钱的行为呢?
其实可以很简单用下面一组数据来说明:
成立于1980年的天府可乐,因为国内的市场还未对国外开放,短短的数年,在没有几个像样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便成为了国内可乐饮料的巨头。
根据一份1988年天府可乐集团对方公开宣称的数据,他们公司拥有在全国各地合计108家联营厂,单一品牌天府可乐占据全国可乐市场的总销售额75%……
虽然说后面几年,有些开始下滑。
计划经济泡沫时代来临。
这里就问一句,哪怕它市场份额打个水漂,下降30%,只保留45%的国内可乐市场份额,它还值不值得花1000万美金来控股它?
绝对是值得的。
因为下面还有一组数据。
到了2000年代的初期,在于百事这家外资饮料巨头组建合资公司的数年后,天府可乐年产量已经不足巅峰时期的1%,产品几乎已经在市面上看不到……
而它以前的那些市场份额呢?
哪去了?
这个东西是永远存在的,因为国内年轻人喝可乐的习惯已经培养的出来,而且只会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人接受,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天府可乐的年生产量居然不仅没有大幅度上升,而且直接下降了99%,这种极端的情况……
呵呵……
哪怕是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这里面有猫腻。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已经投降了啊!
都把公司的管理权都交出去了,股份也交出去的大头,只保留40%,本来以为可以投降输一半,拿点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